天天看點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張瑞芳,我國觀衆和影迷非常喜愛的電影明星。她在銀幕上所塑造的一系列經典形象,都是那麼鮮活生動,深入人心。尤其是《李雙雙》中的李雙雙、《母親》中的母親、《大河奔流》中的李麥、《泉水叮咚》中的陶奶奶等,更是成為了中國銀幕上最經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的表演樸實大方,清新素雅,很接地氣。而生活中她也始終保持着艱苦樸素、謙虛謹慎的優良作風,是一位真正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其實張瑞芳的成長,受一個人的影響很深。這個人,就是她的母親。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女”是也。

而說到張瑞芳的母親,她其實是一個比張瑞芳更有故事的女人。她的人生經曆頗為傳奇,是一個堅強勇敢、深明大義的抗日女英雄。

今天,雅清就想給大家講講張瑞芳母親的故事。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她叫廉維, 原名叫杜健如。1889年出生于北京密雲古北口的一個大富之家,從小生活富足,父母疼愛,是個蜜罐裡泡大的大小姐,年少時曾在北京培根女校讀書。

廉維很早就接觸了進步思想,尤其是“五四運動”對她的影響很大。在讀過《新青年》等雜志以及魯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等小說後,她立志做一個“獨立自主”的新女性。這一點,從她做母親後,對自己幾個女兒的教育,就可見一斑。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據張瑞芳後來回憶道,母親對子女的教育很嚴格,尤其是對自己的三個女兒,更是要求她們要學會一技之長,長大後要自力更生,不能依賴丈夫生活。為此,她建議三個女兒都學醫,并說:女孩家,學醫好,長大後當醫生,治病救人,多好。她還專門為三個女兒做了規劃——大女兒學外科,二女兒學内科,三女兒膽小,就學藥科好了。同時,她還給孩子們訂了許多的書刊,讓孩子們增長知識,增長見聞。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廉維在自己24歲那年,與張基舉辦了婚禮。張基(張礎石),河北東光縣人,畢業于北京陸軍大學炮科第三期,1925年參加北伐軍,被任命為北伐軍第一集團軍陸軍中将炮兵總指揮,戰功卓著。但不幸的是,作戰勇猛的張基,卻在北伐即将成功的前夕,于1928年在徐州前線陣亡。那年,廉維39歲,他們的二女兒張瑞芳才剛剛10歲。

丈夫的去世,令廉維悲痛欲絕,但她望着6個年幼的孩子,做母親的天性,使她很快擦幹眼淚,變得堅強獨立起來。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1929年年初,天氣寒冷。廉維決定帶上6個孩子到北平(現北京)定居。可是卻沒想到,在前往北平的路上,她的小女兒又因生病醫治無效而死亡。短時間内連着失去丈夫和孩子,使廉維痛不欲生。那天,她将已失去呼吸的小女子抱在懷裡,久久不肯放手。她心如刀絞,泣不成聲,可卻怎麼也換不回小女兒的生命了。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是怎樣緻命的打擊啊。

但廉維并沒有讓自己沉溺于悲傷絕望的情緒中難以自拔,因為她還有另外的5個孩子,她更重要的使命是,要将這幾個孩子扶養長大,并發誓要将他們培養成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就這樣,廉維帶着孩子們住進了位于北平城北鼓樓東法通寺胡同10号(也就是如今的華豐胡同)。這是一座三進的幽靜院落,遠離了北平市區。廉維希望在這裡,能平複自己的心情,并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的安穩甯靜的成長空間。

可是好景不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寇強占了我國東三省,打破了衆多幸福家庭的安甯。廉維雖深居在北平,但每每從報刊上讀到同胞們慘遭毒手的報道,她都憂心如焚,茶飯不思。同時更為抗日戰士們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的自強精神,而深深震撼。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這時,她對幾個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誓死不當亡國奴。

我想,也正是以吧,後來包括張瑞芳在内的幾個孩子,全都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1935年五六月間,日寇在華北地區頻繁制造事端,并以武力威脅,導緻“華北之大,卻無法安放一張平靜的書桌”。這激起了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1935年12月9日,由中國共産黨上司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爆發,北平數千名大中學生參加了這次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同時掀起了全國抗日的新高潮。而廉維當時正就讀于中國大學的大女兒張枬,就積極參加了這次運動,并在當天,将《中國共産黨北平市委會告市民書》的傳單,悄悄遞給了母親。廉維看後,一方面擔心着女兒的安危,一方面又非常激動。她說:這下,抗日救國就有希望了。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1936年,張枬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不久又加入到了左翼作家聯盟,并很快成了一名共産黨員。張枬不僅自己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而且還發動兩個妹妹張瑞芳和張昕一起參加“民先”、學聯活動。廉維原本是希望幾個女兒好好學醫的,但在國難當頭、國土淪喪之際,作為一個中國人,更重要的事情,當然是救國——沒有強大的國家,哪有幸福的小家?

是以,她其實明知道幾個孩子的做法是有風險的,但她卻非常支援她們。因為“危險的事,總得有人去幹啊!”。而且她自己,也從張枬不斷帶回來的書籍、傳單中,對中國共産黨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和了解,并堅定地認為,隻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1936年的秋天,廉維從女兒張枬處得知中共北平市委想将自己的家作為地下黨接頭的一個地點。她幾乎立即就答應下來,并且為自己能夠為黨工作,而感到高興。而每當北平的地下黨在她家彙合時,她又總會自覺地擔負起看門和守護的工作,一邊佯裝和人聊天,一邊悄悄觀察四周的情況。這場景,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常在電影中看到過的那些畫面?

而在當時的北平,做“地下工作”當然是危機四伏的。比如在廉維家的隔壁,就經常有特務出入。但好在當時的北平市長秦德純,曾是張基的學生和部下。而有了秦德純的關照,也基本上能使得這裡的活動,不被外人所打擾。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最初黨組織都是通過張枬交待任務給廉維。但後來,廉維所表現出的機智和堅定,以及她那膽大心細,沉穩内斂的性格,都獲得了黨組織的信任和認可,于是廉維家就成了一個極其隐蔽又無比可靠的地下聯絡地點,而廉維自然也成了最忠實的戰友。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光榮地加入到了中國共産黨組織。

入黨之後,廉維更加小心謹慎而又盡心盡責地為黨工作。每當有平西遊擊隊員匆匆趕來接頭時,她總會在第一時間就端上熱飯熱菜,而當地下活動需要經費時時,她又将自己的積蓄和首飾拿出來,毫不猶豫地交給組織。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廉維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影響了她的幾個孩子。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為了宣傳抗日,廉維的三個女兒張枬、張瑞芳和張昕都告訴母親,要奔赴抗戰前線。眼看着女兒要遠行,廉維的心中有千般牽挂,萬般不舍。她眼中有淚,卻什麼也不說。她隻是默默地為幾個孩子準備行裝,并悄悄地将幾百塊錢縫進被子裡,并在孩子們臨行前,低聲囑咐:千萬要小心啊。

女兒走後,廉維帶着最小的兒子張進繼續在北平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也要求要到抗日根據地去和戰友們在一起。但這時廉維已經50歲了,身體又不好,是以組織上建議她還是留在北平,但她卻說,我女兒能做的事,我也能做,我不怕吃苦,也不怕犧牲。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就這樣,1939年,廉維帶着張進來到了晉察冀根據地,并準備到河北省涞水縣開展婦女工作。可是沒想到,在出發前的一個晚上,一股原本被收編的土匪突然叛變,包圍了整個村子,還将廉維捆綁起來,用鞭子惡狠狠地抽打,直打得廉維雙目出血,但她卻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第二天,那群土匪将包括廉維在内的共産黨員拉到河灘準備處死。但在緊要關頭,遠處有槍聲傳來,吓得土匪膽戰心驚,慌忙四散。廉維趁亂逃出,躲到一家老百姓的糧囤後面,直到八路軍及時趕來,她才得救。可她卻顧不上滿身傷痛,又急忙帶領八路軍趕到河灘救人,随後又将受傷的戰友擡回駐地。而當她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老鄉家時,突然兩眼一黑,就栽倒在地。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後來,經過一位醫生的診斷才發現,廉維是又累又餓又受到驚吓所造成的臨時昏厥,所幸沒有大礙。但因為存在還有危險,是以部隊決定大家趕快轉移到10裡地以外的專署去。此時的廉維全身無力,傷口還在流血,可她卻愣是沒吭一聲,跟着部隊一步一挪地走到專署。由此我們看到她身上那種執着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這之後,廉維又在晉察冀邊區的保育院和邊區黨校工作過。在日軍瘋狂的“掃蕩”中,她多次死裡逃生。而更讓她悲痛的是,她最心愛的幼子張進,在一次躲避“掃蕩”的途中不幸染病去世。這是廉維失去的第二個孩子,對于一個母親來說,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傷痛呢?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常年的奔波勞累,再加上廉維多次受傷,這就使她的身體狀況變得十分糟糕,尤其是她的右眼,在被土匪毒打之後,就經常流血。于是組織上就安排她到延安進行治療。可是到了延安,她也閑不住,依然堅持工作,甚至負擔起了照顧傷病員的任務。

1945年10月,已經成為名演員的張瑞芳,正在重慶演出話劇《芳草天涯》。突然有一天,她接到通知,讓她演出完後及時趕到紅岩村八路軍辦事處。而當張瑞芳連夜趕到時,頓時淚如雨落,因為,她終于再次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母親。隻是令她驚訝的是,原本穿着旗袍、梳着整齊的發髻,顯得很優雅高貴的母親,此刻卻變成了一個身穿舊制服、頭戴八角帽的,顯得十分幹練的女戰士。而更讓張瑞芳心疼的是,母親的右眼,已經失明了。張瑞芳哭着撲進母親的懷裡,連說“娘啊!我認不出你了!”

而廉維卻慈愛笑着說:娘見着你就好了,娘就放心了。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廉維回到了北京,并将自己原本在法通寺10号的住房捐獻給了國家。同時,盡管此時的她已經60歲了,但仍然積極要求參加工作,後來她還擔任了商業部幹休所所長的職務。1958年,69歲的廉維才從工作崗位退休。但退休兩年後的1960年7月22日,她就因腦溢血去世了,享年71歲。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廉維可以說将自己的一輩子都交給了革命,同時還将自己的幾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她去世後,敬愛的總理在百忙之中親自為她題寫了墓碑,上面寫着“廉維同志之墓”6個大字。他對張瑞芳說:你們的母親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她受的苦,比你們兄妹幾人加起來都多。

1956年,張瑞芳出演了一部電影《母親》。在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她的眼前無時無刻都在出現母親廉維的影子。後來電影上映後,張瑞芳樸實無華而動人的表演獲得了廣泛認可。張瑞芳說,這一切都歸功于自己的母親,是她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内找準了人物的感覺,是以表演起來才會那麼得心應手。

張瑞芳的母親 出身大富之家 卻将一生交給革命 人生經曆很傳奇

母親的去世,是張瑞芳一生的痛。因為在她心裡,一直以為母親可以再多活十幾年的,是以聽到母親突然去世的消息,她感到無比震驚,匆忙從上海趕到北京,才終于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張瑞芳說,她這輩子,最難忘的,就是母親——她年輕喪夫,教育子女成人後,又和子女一起參加抗日戰争。她年過半百卻抛開舒适的家,奔向艱苦的晉察冀邊區和延安。她曾被敵人打得雙目流血,但革命意志卻絲毫也不動搖,是一位堅定的共産黨員。張瑞芳說,在母親的身上,那種無時無刻不在要求自己進步和改造的精神,是他們做兒女的永遠學習的榜樣。

本文由dj雅清團隊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點選下方“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