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性肉芽腫,對于該疾病可能會有一部分人感到陌生,甚至對該疾病沒有任何概念。但是如果病人确診了該疾病,但是不認識該疾病,那麼将會對該疾病的治療效果産生巨大的影響,如會影響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交流等。那麼,了解肝髒性肉芽腫是什麼具有重要意義。

一、肝髒性肉芽腫
肝髒性肉芽腫亦稱肝肉芽腫或肉芽腫性肝炎,是一組局竈性肝髒疾病。本病并非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種因素所緻或是某些疾病伴發的組織學改變,是肝髒對不同刺激的非特異性反應。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螺旋體、立克次體感染,惡性良性腫瘤、藥物、化學物品、肝膽疾病及其它因素均可引起肝肉芽腫形成,其中,結核病和結節病發生肝肉芽腫最多見。肝髒性肉芽腫,亦見于布魯菌病、梅毒、放射菌病、土拉菌病等。
二、肝髒性肉芽腫的病因
肉芽腫性肝病的病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感染(如結核和其他分枝杆菌感染、土拉菌病、布魯菌病、麻風等),真菌感染(如球孢子菌病、組織胞漿菌病等),寄生蟲感染(如阿米巴病、賈弟蟲病、華支睾吸蟲病等),病毒感染(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巨細胞病毒感染、水痘、流感b、性病性淋巴肉芽腫),以及其他感染如立克次體病(q病)、梅毒。結節病是最重要的非感染性病因。大約有2/3的結節病患者肝髒受累,并有時是主要的臨床表現。很多藥物(如保泰松、夫喃妥因、奎尼丁,磺胺,别嘌呤醇,口服避孕藥、青毒素等)都可引起結節病。
此外,肝肉芽腫病也可見于風濕性多肌痛,膠原性疾病,沒有淋巴瘤形态改變的霍奇金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在原發性肝髒疾病患者中,發生肝髒肉芽腫病的病例相對少見,其中隻有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最重要的原因。這種病例,尤其病程早期,其門脈周圍的肉芽腫很典型,且通常合并有其他的組織學改變。在各種其他肝病患者偶爾也可發現少量的肉芽腫,而且常常是因脂肪小滴所緻,故稱脂肪肉芽腫,這種肉芽腫沒有臨床意義。
在對肝髒性肉芽腫的基本描述以及病因說明進行了解後,就可以很好的對該疾病的留下一定的概念。這樣,當患者們接受治療時,由于已經對該疾病有所了解,那麼患者就會更加容易接受醫生給出的建議以及所開出的藥方,進而提高治療的效果。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并關注【醫聯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