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在資本市場的遇冷讓梁昌霖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這位曾在二炮等機關服役過12年的老兵創立的叮咚買菜因僅僅晚了幾天,完美錯過了成為中國生鮮電商第一股的機會,隻得在6月29日登陸紐約證交所。在之前的招股書中,叮咚買菜計劃發行1400萬股,融資4.10億美元,臨上市時,梁昌霖直接砍掉了四分之三,隻剩下370萬股,最高融資金額也跌到了1.09億美元,相當于今年兩次融資的10.5%。

到底是因為擔心股價表現不佳削減了融資規模,還是由于認購不太好下調了發行量,紫财經不得而知,叮咚買菜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翻版的瑞幸。
以巨額補貼換取使用者是陸正耀打造瑞幸的主要法寶。瑞幸一成立就邀請湯唯、張震出任品牌代言人,同時大玩促銷戰,“買二贈一、買五贈五”促銷方案與“2.8折”、“5折”等大尺度優惠券滿天飛。
2018年,瑞幸實作營收8.41億元,淨虧損卻高達16.19億元,相當于每賣一杯咖啡就虧掉18塊錢。
叮咚買菜似乎更為激進,2019-2020年,該公司總營收從38.8億元飙升至113.4億元,但代價同樣高昂,兩年虧損合計超50億元。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作營收38億元,同比增長46%,同期淨虧損卻從2.5億元重新整理至13.9億元,暴增465%,淨虧損率高達36.4%,燒錢的速度大大增加,卻未能換來相應的營收增長,未來大機率還會更慘,燒掉的錢幾乎看不到收回來的希望。
這種玩法在前些年也許沒有任何問題,在某些小賽道也許也沒有問題。從阿裡、美團、滴滴到拼多多,國内主要的網際網路巨頭大多走的是免費或補貼-壟斷-收割的路數,可是,叮咚買菜的命不太好,梁昌霖在創業初期走了彎路浪費掉不少時間,等到他反應過來時,世道已經變了。
2018年以來,阿裡、京東、拼多多三大傳統電商玩家也盯上生鮮電商,并紛紛将生鮮業務當成戰略版塊對待。盡管遭到多家官媒對網際網路進軍社群團購的炮轟,今年3月,阿裡還是專門成立了mmc事業群加碼社群團購業務,甚至喊出了投入不設上限的口号。
與此同時,美團、滴滴等原本與生鮮電商毫不沾邊的外賣、出行類網際網路企業也從本地生活角度切入生鮮電商,分别推出美團買菜與橙心優選。
截至2021年3月31日,阿裡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金額為4736億元,京東、美團現金儲備為1388億元、178億元,不論哪一家,對于叮咚買菜都足以形成碾壓性的優勢。
巨頭一進入,意味着叮咚買菜等中小玩家企圖通過滾動性發展成長為細分市場霸主的美夢完全破滅。透過叮咚買菜的招股書,你會發現,梁昌霖花的錢大多在營銷上,促銷補貼占非常高的比例,而該投資很難轉化為自己的競争壁壘,消費者往往是沖着叮咚買菜的補貼下的單,一旦沒有補貼或梁昌霖提供的補貼低于其他app,這些上帝很快就會毫不猶豫地轉向競争對手懷抱。
比拼一分錢買菜,誰能玩得過誰一目了然,昨天,紫财經還在小區門口美團在舉辦3.99元得15枚雞蛋與兩斤菜的活動,讓人不能不慨歎有錢真好。
梁昌霖之是以不惜猛砍融資金額也要上市,就是因為看到整個行業的内卷正在加劇,希望在風險投資的耐心即将消耗殆盡之前,找到新的接盤俠。
事實上,叮咚買菜本身就是一個為上市而量身定制的app。
根據天眼查app,自2018年5月以來,在四年多的時間裡,叮咚買菜一共進行了10輪融資,累計數十億美元,金主包括高榕資本、星界資本、紅杉資本、cmc資本、啟明創投、龍湖資本、dst global、軟銀願景基金近20家投資機構,然而,具有産業背景的資方屈指可數。
換句話說,這些投資機構的目标隻有一個:絞盡腦汁把叮咚買菜弄上市,然後套現走人,因為他們沒有将叮咚買菜嫁接自身資源的可能性。
鑒于本次發行的股票極少,紫财經認為,叮咚買菜的股價可能會有所反複,但總的來說在相當長時間有望保持穩定,畢竟投資者需要時間尋求退出。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2020年6月、2020年10月,叮咚買菜普通股的公允價值分别為每股1.22美元、4.24美元、4.60美元,折合成adr相當于每股1.83美元、6.36美元、6.90美元,意味着目前23.50美元的發行價存在極大的溢價空間,大幅度下行也不能完全排除。(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叮咚買菜ipo籌資目标縮減超70%#
【紫财經】是一個鮮活有深度有溫度的科技财經自媒體,關注、轉發是最長情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