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隊在湖南挖出一口“火井”,是古城遺址,出土三萬件稀世文物

作者:文社大講堂

在中國的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古墓。而這些古墓,大多都保持了有棺椁和陪葬品所組成的基本形制,但也有一些墓葬裡的配置是很奇怪的。而中國的地質富有多樣性,墓葬埋的那個地方,會出現什麼樣的地質條件,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實在是捉摸不透。

就比如下面這個:在1987年的時候,湖南省湘西龍山縣裡耶鎮的幾位村民。正在全部在他們的生産隊分給自己的土地上修建房屋。在這個地方,為了節約成本,當時有幾位村民,就到一個叫麥茶的小山坡上取土來建房。在這些村民取土的過程中,他們突然挖到了很多破碎的陶瓷片和一些小件的青銅器殘片。這裡面不乏有當時的箭頭和戈等,當時幾位村民可能意識到這裡會有文物出現,便馬上報告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考古隊在湖南挖出一口“火井”,是古城遺址,出土三萬件稀世文物

湖南省文物局的考古隊在接到消息之後,馬上來到了這座小山坡上進行勘探和挖掘。這一回的收獲不算大也不算小。當時一共清理了上百座戰國時期的古墓,出土的珍貴文物達到了上千件。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這一回的挖掘似乎沒有拓展開來。而當時他們并不知道這座山的底下藏着一個戰國時期的古城遺迹。

時光來到了2002年。當時湖南省準備建設完米坡水電站。在得到準許之後,便開始着手進行工程建設。不過,在建設之前。當地政府對于處在淹沒區的各個鄉鎮進行疏散和拆遷。而裡耶鎮。正好位于這地方的中心區。

考古隊在湖南挖出一口“火井”,是古城遺址,出土三萬件稀世文物

當時的文物部門在水壩開建之前,準備進行一次地毯式的搜尋,對這裡進行一次全面的勘察挖掘,看看是不是有漏掉的文物遺存。這一回,由于是進行的全面挖掘,任何地方都沒有放過。很快他們就把完整的一座古城遺迹清理了出來,這就是掩埋了2000餘年之久的裡耶古城。不過當時出土的一些文物價值都不大。直到發現下面這個東西。

在當時,其中的一個考古隊員用洛陽鏟挖出來的泥土時。似乎挖到了一種青膏泥。而其後她又挖出了20多鏟,全部都是這種泥土。這也讓他欣喜若狂。在古代的時候,這種泥土是用來修建古墓和其他古建築的材料。而這大量的青膏泥出土,很有可能在地下會埋着一個規模極大的墓葬。得到這個消息後,考古隊長馬上組織人力對這一片地區進行了重點挖掘。

當他們把這裡的泥土都清理完畢之後,果然發現了一個占地很大的方形木框出現在他們面前。在這個筐内發現了用圓形石條砌成的井口。在當時,他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口很古老的水井。不過在挖掘這裡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故。

當時一個隊員為了探查井中的情況,用洛陽鏟使勁兒向下鑽探。但把鏟子回收時卻出了意外,因為除了出土的泥,還噴出了大量的氣體。這些氣體的味道很是刺鼻,而且落在井口上面便馬上燃燒了起來。差點兒把這位離得最近的考古隊員的衣服燒着,幸好他及時地閃開,不然很可能會受重傷。

考古隊在湖南挖出一口“火井”,是古城遺址,出土三萬件稀世文物

而看到火光聞訊趕來的其他考古隊員見此情況都十分震驚。這種情況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是第一次出現。看着這熊熊燃燒的火焰,就好像置身于神話故事當中的火井,會自動噴出火焰來。這股火焰在燃燒了半天之後漸漸熄滅下來,當所有的氣體散掉之後,對這裡才進行了進一步的發掘,直到25天之後才把井中的雜物和垃圾清理幹淨。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這是一個直徑兩米,深17米,容積有20多立方米的大水井。從井邊石條上的文字推斷,這是一個始建于戰國時期的水井。而在秦朝末年,可能被廢棄。

在清理完所有的垃圾雜物後,考古隊員從這口古井的底部,挖出了讓中國考古界甚至全世界都震驚的珍貴文物。這些就是從裡耶古城遺址的古井中挖出來的秦國竹簡。足足有36000多枚,總字數超過了20餘萬,全部都是關于秦朝時期這裡的官署文書檔案,時間跨度從秦王政25年到秦二世二年,長達14年的時間。

考古隊在湖南挖出一口“火井”,是古城遺址,出土三萬件稀世文物

當時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這對竹簡會在古井當中被發現呢?他們分析這是為了躲避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而當時這裡被受到戰火波及,城裡面的官員為了逃命,紛紛把這些書簡扔到了古井之中。這堆竹簡詳細的記錄了當時秦國社會的在這裡的發展,從這些書簡中,也能看到秦國社會發展的一角,而這批書簡則可以解釋史書上一筆帶過的秦國社會曆史。這也被譽為是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大發現,讓世人對秦朝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