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棗柏大士,役使天人,嘔心瀝血注解《華嚴經》,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居士

作者:中華網佛學頻道

李通玄,世稱李長者,又稱棗柏大士,是唐代的華嚴學者,北京(今山西太原)人,李唐王室後裔,後人尊稱他為李長者,被譽為“中華第一大居士”,卒于開元十八年(730)三月二十八日。青年時鑽研易理,到四十餘歲時,專攻佛典,潛心《華嚴》。當時正值八十《華嚴》譯成。于開元七年(719)春,他攜帶新譯《華嚴經》到太原盂縣西南同穎鄉大賢村高山(一作仙)奴家,造論闡明經義。

三年足不出戶,據說每天早晨隻食棗十顆、柏葉餅一枚,由此世稱棗柏大士。他後來攜帶論稿移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龛,繼續撰述,經過五年告成,這就是《新華嚴經論》四十卷。繼而又作《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

中國棗柏大士,役使天人,嘔心瀝血注解《華嚴經》,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居士

李通玄,尊稱李長者,又稱李賓。有人說他是北京(今太原)人,也有的說是河北滄州人,系唐宗室。人很聰明。四十歲前主要研究《易經》,四十歲後,也就是到了武則天在位時,開始研究《華嚴經》。當時《華嚴經》的新譯本剛好印出,是為“八十華嚴”。他感到經文比較浩博,而且多家解釋互有參差,認為後學尋文摘句都來不及,怎麼能修行呢?鑒于此,他開始自己注釋《華嚴經》。

按照五台山《清涼山志》的說法,他是在五台山得道的。志書記載,他考慮到文殊菩薩已經給自己講了《華嚴經》的精神,自己一定要把它寫出來。他見五台山太寒冷,于是就向南面走,來到了盂縣,開始著述。

中國棗柏大士,役使天人,嘔心瀝血注解《華嚴經》,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居士

這時是唐開元七年(719),他遊東方山,過着隐居的生活。

按照記載,李通玄并沒有在寺院居住,而是來到盂縣銅穎鄉的大賢村高山奴家。因為這家人樂施好善,給他騰出一處安靜的房子讓他居住。他在那裡住了3年。

後來又在該鄉東南面馬家的山谷中住了5年。之後,又遷移到西北的韓公莊上呆了3年(有的記載忽略了此時間)。還有的說,他讓猛虎馱着佛經,到了神福山原(今壽陽方山寺),到一土(石)龛,又寫作了5年。

李通玄說,我想注釋《華嚴經》,你能給我找個地方嗎?老虎站了起來,李通玄就撫摸着它,把裝經書的袋子挂在老虎背上,讓老虎把他引到了離這裡20多裡的神福山上一個石龛中。據說龛旁原來沒有水,他來後晚上風雨大作,拔去一松,化為一潭。傳說,他口出白光當燭。

在山裡住着的時候,還有兩個妙齡女子為他汲水焚香,供給飯食。等他寫了5年把《華嚴經》注好後,女子就不見了,附近村子也不認識。人們都認為那兩個女子是天人下凡。

他曾經遊曆五台山,有一次在善住院,遇到一位很奇特的僧人,傳授他華嚴經的重要旨趣。天色将晚時,那奇僧要和他分别了,李通玄長者就說:

「天色那幺晚了,師父您要到什幺地方去歇息呢?」

僧人就用手指了指北頂,然後飄然而去,那位奇僧步履輕盈,像是乘風駕雲一般的輕快,李長者怎幺追也追不上,心裡惆怅得很。夜深了,他擡頭遙望着尖尖的山頂上,但見紅光遍滿天,就去詢問寺裡的住持:「那兒為什幺紅光這幺熾烈呢?」

「大概是野火燒山吧!」寺主這樣回答他說。

中國棗柏大士,役使天人,嘔心瀝血注解《華嚴經》,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居士

可是通玄長者心中想着,那兒不就是異僧所行的方向嗎?那必定是神光不是野火的了,于是他就拄起拐杖,想要登山一探究竟,卻沒有人敢随同他一起去。

到了山頂,火光更加的熾熱,在周圍方圓好幾裡的地方,遠遠地看到其中有一棵樹,挂着紫金的幢幡,赫然看見那位很奇特的僧人端坐在樹下,四周圍繞着數百位頭戴冠帽的人唱誦着清淨雄朗的梵音,但是通玄卻不明白誦念的是什幺。

這時候他興起了一個念頭。

「如果我能夠投身到他們的中間,明晰地觐見到聖者的金身,那幺即使是給大火燒了身,我也毫不遺憾!」于是他就趨身向前,朝着熊熊的火光蹤身躍入,本來以為全身必會被火光燒成灰炭,誰知道卻一下子覺得清涼無比,沁人心脾,心中法喜充滿,無可言喻。這時他既親見聖者的莊嚴法相,正準備趨前恭敬頂禮,忽然之間,聖境竟然消失成空。

李長者就在那個地方,盤腿坐了下來,一坐就是三天,三天以後,他下了山,來到了西谷口的地方,見到有幾個童子目光炯炯,穿着天衣,飄飄然乘風而過,他知道那幾個童子必非常人,就向他們稽首作禮,童子說道:

「先前有一個晚上,投身在家師的光圈裡面的,莫不就是您嗎?」

「是的。」通玄回答:「但不知令師是誰?」

「家師是妙德文殊啊!」

通玄就想跟着童子去參拜文殊大士。可是童子卻說:

「你的宿世志願是在弘揚經教,怎幺可以把它忘了呢?」

說罷就飛身空中而去,失去了蹤影。

通玄長者心想,文殊大士傳授的旨意,是要我今後用心造論,解釋華嚴大經,我不應辜負大士的期許。

中國棗柏大士,役使天人,嘔心瀝血注解《華嚴經》,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居士

他是開元十八年(730)三月二十八日離世的。他的學生照明和尚說,他逝世時是在半夜,山林為之震驚,群鳥亂鳴,百獸奔走。有一道白光從他的頭頂上飛出,直沖天空。當時在旁的人們認為,他不是一般的儒家學者,而是像文殊、普賢一樣的佛菩薩。

也有說他是在龛中坐化的。說忽然有一天,他出山訪舊,正好村裡人們宴會。他向人們告别說,你們好好生活,我要回去了。人們以為他要回老家,都挽留他。他說,縱在百年,也要回去。衆人送他回龛。第二天,衆人一起送他上路時,發現他已經圓寂了,但面貌和活着時一樣。

中國棗柏大士,役使天人,嘔心瀝血注解《華嚴經》,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居士

記載說,李通玄身高七尺,一雙大眼,目光清澈,紅唇,紫色而茂盛的長胡須。貌美臂長。圓直發,呈黑裡透紅的顔色,毛端右旋。頭戴桦皮帽子,身穿麻布衣服,長裙大袖,不系腰帶,平時光腳走路。不怎麼吃飯,每天早晨隻吃大棗十顆,像銅錢大小的柏葉餅子一枚。人稱“棗柏大士”。

他去世後,葬在了“山北槲樹林之石丘”旁。

李通玄的《新華嚴經論》中有不少獨創的見解,是以能于賢首、清涼等華嚴宗師的著述外别樹一幟。他的《華嚴經合論》不但在中國佛教界有巨大影響,在香港、台灣地區也影響廣泛,而且影響到日本、南韓佛教界。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網絡,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中國棗柏大士,役使天人,嘔心瀝血注解《華嚴經》,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