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羽毛球》封面來了!馬林:野蠻生長 真實怒放(下)

全速往上爬,抱歉我沒有,收斂它一下。

推倒最高的圍牆,堅持野蠻的生長。

他們都歌頌玫瑰香,我偏開出仙人掌。

我投奔放肆,不認識委曲,

有個性,不回避。

最漂亮一擊,叫忠于自己。

——李宇春《野蠻生長》

《羽毛球》封面來了!馬林:野蠻生長 真實怒放(下)

生于“荒漠”:獨自抗衡世界

馬林的呐喊不僅是對自己的鼓勁,其實也是一種對世界的“叛逆”。進入21世紀以來,西班牙先後舉辦過2001年塞維利亞世錦賽、2006年馬德裡世錦賽、2016年畢爾巴鄂世青賽,但就羽毛球發展而言,這裡依然是一片近乎荒漠的土地。

根據西班牙羽毛球協會的最新資料,全西班牙現有268家羽毛球俱樂部,有9345名注冊運動員。在人口僅4600萬的西班牙,乍看9345這數字還挺多的,但事實上,這不是專業羽毛球運動員的數量,而是參與全國羽毛球比賽的球員數量。

在歐洲,專業和業餘的概念幾乎是不存在的,有的隻是職業和非職業。隻要從事羽毛球運動的人幾乎都會注冊,然後參加不同級别的聯賽。換個直接明了的說法,這9345個運動員可以模糊地了解成西班牙全部會打羽毛球的人。在他們當中,像馬林這樣的職業球員屈指可數。

筆者曾在馬德裡留學過一段時間,當時,打羽毛球成為剛需,同時也非常困難,因為全馬德裡能找到的羽毛球場不超過10個,而且全部都是在綜合性體育館中的共用木地闆上。一片木地闆上,排球、籃球、室内足球等數項運動的線被畫以不同顔色,互相重疊着,打球的邊界感全憑感覺。更加困難的是,一起打球的華人苦于沒有買球的管道,還經常托國内的好友在郵寄的包裹中捎上幾桶球,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塑膠球。

馬林就是長在這樣的國家中,盡管她所在的國家訓練中心有專門的羽毛球場地,器材裝置也有保障,但羽毛球的低度發展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普遍水準低,造成對抗品質低,專項訓練不先進。現在回憶起剛出去參加國際比賽的經曆,馬林最記得的是西班牙隊永遠是人最少的那幾支隊伍,很多亞洲觀衆甚至從業人員根本不知道西班牙的羽毛球選手。

馬林所面臨的外界環境使她不得不長出剛硬的翅膀,與世界抗衡,頗有獨自橫刀面向千軍萬馬的感覺。她代表了西班牙羽毛球,在鮑恩(拉斯姆森)和申克退役之後更是代表了歐洲女單。每念及此,筆者都不會再對她的呐喊有異見,反而多一分佩服。

《羽毛球》封面來了!馬林:野蠻生長 真實怒放(下)

走出傷病:沒想過無法康複

在這樣的條件下成長的奧運冠軍有偶然性,但也不全是偶然,這一定是團隊努力的結果。馬林身後有着無比信任的團隊,除了教練費爾南多和助理教練安德斯,馬林還配有實體治療師、技術研究員、運動心理師、私人心理師、新聞負責人和經紀人等等。正是這強大的團隊所做出的針對性專一服務,馬林才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全情釋放,曆史性地奪得三屆世錦賽女單冠軍和裡約奧運會女單金牌,還能在重傷後迅速恢複。

2019年1月29日,正在印尼大師賽奮戰的馬林在場上倒下了,被診斷為十字韌帶撕裂。這個傷與李雪芮、王琳、汪鑫等幾位中國女單的傷很相似,然而馬林隻用了7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手術、康複、恢複、重回賽場的過程。

受傷後第3天,馬林就接受了手術;第7天,她開始拄着拐杖學走路;第8天,她開始坐在高腳椅上進行擊球訓練;第90天,她開始全面恢複訓練;第130天,她開始恢複全場跑動的正常訓練;第236天,她在複出的第二站比賽——中國公開賽上,擊敗戴資穎奪得冠軍。

這一連串的時間記錄,堪稱運動康複史上的奇迹。

所謂“奇迹”的背後,是整個團隊的配合和馬林自己艱苦的努力。在那段日子裡,馬林每天用12小時進行恢複訓練,包括實體療程、泳池訓練、複原、專門的膝蓋力量訓練等,每天咬牙堅持。場上的馬林經常心急,但康複時的馬林卻很有耐心,因為已經開始的奧運積分賽給了她很大的緊迫感。她坦言,自己沒有時間悲傷,也從來沒想過無法恢複至受傷前的狀态,自己還要去力争衛冕奧運金牌。

類似的傷病會給運動員留下身體和心理創傷,像奧運冠軍李雪芮,在傷愈複出後就會下意識地保護傷處,用其他動作去替代。而當時在中國公開賽上的馬林像沒受過傷一樣移動,還搶下了冠軍,看見的人無不驚訝。其實,這就是整個團隊的努力讓她完全康複,并完全克服了對傷病的恐懼。

《羽毛球》封面來了!馬林:野蠻生長 真實怒放(下)

攝 唐詩

前進動力:爸爸,我愛你

除了團隊,馬林最大的動力是父母。15歲時馬林離家前往馬德裡,她的父母很舍不得,甚至在馬林去了馬德裡後經常陷入因太想念而産生的悲傷中。不過,馬林的父親還是堅定地對她說:“想要就去争取。”不谙體育的父親在起點之處推了馬林一把,這個起點也成為馬林整個夢想的力量源泉。

馬林的社交平台上有很多與父親的合影,這一路走來,父親從最初到全國比賽支援她,再到後來陪着她出國比賽。在馬林看來,父親已經和自己的羽毛球生涯捆綁在一起了。去年年中,馬林的父親意外離世,這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有一段時間幾乎無法訓練。

等度過了那段最悲傷的日子,馬林決心要用賽場上的冠軍來告慰父親。可能是太想要做到了,馬林在去年10月的丹麥公開賽女單決賽上輸給了奧原希望,她無奈地笑着,站在了亞軍領獎台上。3個月後,她在泰國公開賽女單決賽中擊敗戴資穎奪冠,她跪在了地上痛哭起來,随後站起來對着鏡頭動情地說:“爸爸,我愛你。”到那一刻,她持續了大半年的情緒才得到完全釋放。

十多年過去了,那個初到馬德裡的小姑娘長成了奧運冠軍。自馬林成名後,西班牙人認識到了羽毛球,政府加大了對羽毛球運動的支援,拿到羽毛球牌照的人也增加了。走在街頭,馬林還偶爾能看見孩子和家長在學校、公園打羽毛球,她也會收到朋友發來的看見路上有人打球的照片。對馬林而言,國家由于自己而發生改變,是和拿冠軍一樣高興的。

某種程度上說,馬林就是西班牙版的林丹。在西班牙,馬林就是羽毛球的代名詞。盡管羽毛球在西班牙依然不流行,但馬林心中的熱愛絲毫不減。相反,她認為這是相比于其他國家運動員自己更能獲得機會和團隊資源的優勢。

有時候,你會看不慣馬林在場上的“橫行霸道”,那是因為她真的強;有時候,你會對她采訪時的直來直往和實話實說而錯愕,但那是記者更喜歡的直率真實;有時候,你會覺得她孤獨,但她總能給你整個世界的霸氣震撼。

馬林就像是那生長在荒漠中極具生命力的仙人掌,也像那與世界頑強抗争的鬥牛士。她一直向着陽光,她造就着野蠻的體魄,她正在真實地盛放。又或者像她說的都不像,她隻是真實和肆意的卡羅琳娜·馬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