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分析寫作——程式員的另外一種輸出

  辛苦做了三年的資料分析軟體,沒人知道我,寫了兩篇文章,倒引來了大量的關注。

寫文章的目的

     寫文章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對我來說,内外擴充交際圈,提高個人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對内能鍛煉文筆,完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能形成完整閉環。隻不過寫文章對我來說,真沒那麼輕松,從構思到提筆,到最後的修訂,每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耐心和對細節的把握。資料分析文章更是如此,三天完成一篇文章就不錯了。

     不過,在看到無數人向我發出回報,對我關注并提意見時,那種感覺相當不錯,比打遊戲帶來快樂的多多了。是以一定要寫下去。

讀者群體

     讀者數量多固然很好,但對我的目的來說,品質比數量更重要。也許未來改變我人生的那個人,就是我其中一篇文章的讀者。

     現在讀者培養出了“一眼”看出内容到底是否有價值的能力,也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了 。讀者會點選連結,在看第一句話和幾張圖後,快速決定閱讀的政策。最可能快速地下翻,隻看觀點。也有一部分人,對本文特别感興趣,就會仔細地閱讀。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重要的資源是注意力,不要抱怨讀者沒有耐心,讀者的手指已經投票了。從閱讀方式就足以過濾出目标讀者。一篇好文章,不怕沒人看,就怕寫不出來,能成功抓住幾萬人10分鐘的注意力,就已經非常成功了。是以我針對的閱讀群體是,it,資訊和金融相關的高素質從業人員。

資料分析的特點

     雞湯文無毒但有害,各類段子浪費時間無營養,養生健康文章滿天飛。讀者都在渴望真正的幹貨。資料分析提供了一種手段,避免了誇誇其談。能從複雜的資料中抽取真正關鍵的觀點和洞見。這種手段是很有吸引力的。針對國計民生,地鐵交通,房價,教育,人口變遷,商場分布,可謂閱聽人極廣。分析的角度亦可多變,進而得到豐富的結論。

     打個比方說,像我的父母輩,會發現面向50歲左右的消費人群的購物商場并不太好找。凱德大悅城針對年輕人,西單燕莎價格高昂。寫出一篇中老年人在北京的購物攻略,應該會很有意思。

資料分析的幾個層次

     我羅列了資料分析的幾個層級。

     第一次元:排序,過濾,轉換。通常用清單形式展現。

     第二次元:分組,聚合。通常用直方圖,餅狀圖等展現,也是正常資料分析最常用也最容易了解的方式。

     第三次元:關系。 例如聚類,分類,複雜網絡。通常需要n平方的計算複雜度。但能提供更高次元的可視化思路。

     第四次元:時間序列。改變才是最大的不變,分析随時間變化的參量,嘗試發現規律并預測規律。

     第五次元:?待補充吧。

不僅是資料,更要觀點

     資料和真理,本身是無趣的。你需要将其包裝上漂亮的外衣。是以僅僅一兩句總結的話顯然是不夠的。你需要告訴讀者,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它帶來了怎樣的後果?乃至它周邊的段子。新聞式的寫作風格并不适合于微信文章。

     對其感興趣的人,必然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若想真正吸引這些讀者,就需要比他們站在更高的層級上去看問題。是以寫文章前,必須對話題相關的文章進行大量的閱讀,形成立體而豐富的觀感。如果沒有相關知識,很容易給出令專業人員啼笑皆非的結論。

不僅要觀點,還要建議

     很多讀者會有疑問,“我看了這篇文章之後,能對我産生怎樣的用處呢?”。例如,房價分析應該給出适合買房的商區位置,購物攻略應推薦物美價廉的商場。地鐵分析應該給出換乘的政策。然而,給出合理的建議會更加困難,需要大量的人工分析。

     至于預測,我敢嗎?現在不敢。

是否需要故事?

     寫了兩篇文章,第一篇隻有幹巴巴的圖表和結論,在當時寥寥無幾的關注者情況下 獲得了五千的閱讀量。第二篇花了我多得多的時間,包裝了還算可以的故事來串起整個分析流程,卻僅僅有兩千的閱讀。但身邊人回報給我的是,第二篇更好!那到底第二篇好還是第一篇好呢?我倒是很想針對這類問題做一次分析。然而資料量實在太小,難以成文。

     從目前來看,風趣幽默,問題驅動的文章應該是首選。文章少了很多包袱,簡單易讀,更重要的是好寫啊!

我渴望有人與我讨論

     在寫文章時,我故意不修改一些很明顯的錯誤,期待有人指出來。不幸的是,沒有人給我回報,也許看到的人沒時間告訴我吧。有讀者會找我進行有趣的線下交流,讓我認識了大量的新朋友,并獲得了新的機會。

缜密的思維,考慮讀者的感受

     這是我在寫文章中獲得的最大收獲。我盡可能通過完整的邏輯,将整篇文章串起來,符合問題的分析思考規律。同時盡量考慮讀者的感受,他們會喜歡看這一段嗎?我該怎麼修改?

結語

     真正的好文,一眼就能看出來。每一句話都透露着作者的真知灼見,沒有一兩個禮拜寫不出來。我是不是該去主動看看窮經皓首才寫成的學術論文呢?我也期待通過寫作,能給我帶來更多正向的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