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的長臂猿已不超過1500隻,瀕危程度超過了大熊貓。近日,廣州動物園舉辦“長臂猿日”主題活動,希望能夠喚起公衆對長臂猿生存和保護狀态的關注。同時,廣州首次繁殖成功的白頰長臂猿“寶寶”已打破了适婚年,廣州動物園目前正面向全國為它找對象。
随着人類活動的影響和氣候變化,原始森林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我國現存的長臂猿僅生活在雲南、廣西和海南的原始森林,總數不超過1500隻,其中四種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可以說,長臂猿比大熊貓更瀕危。廣州動物園是圈養北白頰長臂猿、黃頰長臂猿種群管理組的組長機關,長期開展長臂猿種群管理,已建立完善的種群譜系,使圈養的種源調配更加有效精準。10月26日,廣州動物園科研人員走進無量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聯合中山大學科考人員與雲南景東管護局共同成立“野生動物救護與研究基地”。開啟對西黑冠長臂猿及其伴生物種的保護野外保護,并促進遷地保護與就地保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與此同時,10月27日,廣州動物園舉辦“長臂猿日”主題活動,一幫孩子成為首批長臂猿保護使者。他們通過彩繪、手工制作長臂猿等方式,表達對長臂猿的愛心。動物園在科普長廊還舉辦科普大課堂,讓遊客了解東黑冠長臂猿的保護曆程。動物園表示,為了友善市民了解更多長臂猿的知識,還會在園内長期開展“靈長動物大調查”、“玩轉廣州動物園”、手機知識闖關遊戲等長臂猿主題的科普活動。
廣州動物園科研人員介紹, 該園目前共有長臂猿9隻,其中白頰長臂猿5隻(4公1母),白眉長臂猿4隻(2公2母)。動物園從70年代開始飼養長臂猿,白頰長臂猿“寶寶”是廣州動物園首次繁殖的長臂猿。2005年4月,寶爸、寶媽在相戀3年後,終于“開枝散葉”誕下了雄性小白頰長臂猿,取名“寶寶”。這标志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頰長臂猿在廣州的首次繁殖成功。如今,玉樹臨風的白頰長臂猿“寶寶”早已到了适婚年來,廣州動物園目前正在面向全國努力為它找對象。
【記者】劉懷宇
【攝影】符超軍
【作者】 劉懷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