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記者 何偉傑
圖/羊城派記者 宋金峪
每年的10月24号是由iucn靈長類專家組(ssa)為長臂猿保護和宣傳設立的“長臂猿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地的長臂猿保護組織和動物園都會開展各種活動喚起公衆對長臂猿生存和保護狀态的關注。
10月27日,廣州動物園舉辦“長臂猿日”主題活動,園内一隻首次繁殖成功的白頰長臂猿“寶寶”已到适婚年齡,廣州動物園目前正在面向全國努力為它找對象。

長臂猿在世界上屬于極其瀕危的動物。據了解,全世界的長臂猿有20種,全部分布于亞洲,中國曾經有7種分布,但白掌長臂猿與北白頰長臂猿在中國野外已功能性滅絕,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壞與盜獵。
北白頰長臂猿僅分布于全國各地動物園以及西雙版納野放區。剩餘的6種長臂猿在我國也岌岌可危,其中海南長臂猿不超過30隻,種群數量最多的西黑冠長臂猿在我國數量也不足900隻,所有種類的長臂猿種群數量均少于大熊貓。
在長臂猿的圈養繁殖技術上,廣州動物園走在全國前列。廣州動物園從70年代開始飼養長臂猿。2005年4月,動物園内兩隻白頰長臂猿寶爸、寶媽在相戀3年後,終于“開枝散葉”誕下了雄性小白頰長臂猿,取名“寶寶”。
這标志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頰長臂猿在廣州的首次繁殖成功。如今,玉樹臨風的白頰長臂猿“寶寶”早已到了适婚年來,廣州動物園目前正在面向全國努力為它找對象。
廣州動物園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長臂猿的繁殖跟其他靈長類動物有很大不同,長臂猿要7、8歲才到繁殖期,而且很多都是單胎,而且長臂猿擇偶選擇性很強,“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而且是一夫一妻,跟人差不多。”為了更好地研究長臂猿的繁殖問題。
10月26日,廣州動物園科研人員走進無量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聯合中山大學科考人員與雲南景東管護局共同成立“野生動物救護與研究基地”。開啟對西黑冠長臂猿及其伴生物種的保護野外保護,并促進遷地保護與就地保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實習生 蔡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