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于2021年7月在福州舉行,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推出了100集的"董東娜娜說文物"系列報道。數千年的曆史,作為文化瑰寶的明星,八大名人的時代。讓世界了解福建,讓福建走向世界!餘雲國潮,一起聽!
1954年,福州甘後甘蔗鎮魯溪村的村民在修堤時發現了大量白蛤殼,這就是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魯石山遺址,由于它的發現,福建文明史從最初的3000年到遠古時代大大推進了一步。
魯孜山遺址
福州樓山遺址博物館講解員黃偉:新中國成立後,福建省發現研究最早,積累資料最豐富,是經過多次考古發掘後唯一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鮮明的區域海洋文化特色,也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最早命名的遺址之一, 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文化之一,與西安半坡文化、浙江河牧渡文化、良嶼文化等均有記載在史冊上。它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001年6月,魯石山遺址被國務院宣布為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目前,旅山遺址也是福建省第一個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到目前為止,該遺址已被挖掘了十次。在1996年的第八次考古發掘中,在大約四五千年前的125号墓中發現了一個陶器式的鍋。這個陶瓷鍋的形狀很奇怪,高28.6厘米,上半部分是圓錐形的搖桿,下半部分是鍋的形狀,怎麼形容呢?這有點像一個帶木炭的銅火鍋。當然,它的中間部分是密封的,不能容納食物。因為它看起來有點像塔,是以它被命名為塔鍋。
沒有這樣的産品
陶塔式鍋至今仍是國内考古學中首次發現的,是以直到現在,它的具體用途仍廣為争議,難以确定。
福州樓山遺址博物館解說員黃琦告訴記者,主要有這樣的猜測:關于陶器式鍋的使用,目前學術界主流觀點有三個,首先,它是在一位125墓主人的頭上出土的,這座墓也是發現最豐富的墓葬産品,暗示了墓主在他生前的特殊身份。考古學家認為,墓主很可能是巫師,而塔壺則是法寶。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盞油燈,這與它自身宗教的原始含義有關,有人開始稱它為"東方神燈","中國第一盞燈"。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座模型,将原有特色的房子,放在墓主的頭上,這樣他就可以繼續生活在陰影中,這是目前學術界比較主流的三種觀點。
這種陶器是一盞燈,還是一盞油燈,究竟是日常的瓶子,還是靈魂的居所,至今尚未确定,但這并不影響它的重要價值,因為在我國目前考古發現中,它是唯一獨特的産品!
監理:趙琳、餘毅
編輯:孫世青
播出:詹娜
微信制作:孟山都
部分圖檔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