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是村裡第一位着紅蓋頭,坐着大花轎來的。她應了一句古話,“女人一生坐兩次花轎,第一次結婚,第二次埋葬。”那天,她的婆家人黎明起床,備好四色彩禮盒,拆好香煙雲雲,一切停當後,村裡幫忙的也陸續到齊。
太陽未出山的時候,迎親的隊伍就吹着唢呐,擡着花轎出發了。一路鞭炮齊鳴,吹吹打打,路人看到齊贊“這家人辦事真排場。”村民辦事就講究排場,生怕人瞧不起,這種攀比心理在村民内心處,早就根深蒂固。迎親花轎,還真是稀罕事,經過每個村子時,必有大人孩子競相來看。其實我也沒有見過幾次,用此方式結婚,的确太隆重,一般人接受不了。自行車迎親的時代剛過去不久,接崗的是拖拉機或者吉普車。蘭的婚期前,她父母發話,“養閨女不易,必須花轎來擡,成,就是親家,不成,别怨俺心狠。”婆家人無奈,煩心幾天,最後他爹咬牙跺腳,煙杆一摔,“奶奶的,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媳婦娶過來,不能看着孩子拉寡漢。”他娘看着孩子眼巴巴,淚汪汪的樣子,心疼了。“這婚事必須辦,隻要不讓上天摘星星就行。”就這樣,蘭的婆家人張羅着,請花轎,定唢呐,有轎,有喇叭,必須有鐵炮啊,有轎無炮不是一套,驅鬼辟邪全靠鐵炮呢。他爹又跑到五裡外的村子請鐵炮張,都說鐵炮張人實在,裝的藥多,震天響,還說他逢路,橋,墳,廟,村必放,從不落下一處。
迎親隊伍緩緩來到蘭的村子,故意停在村口,主事的說“師傅們,這個時候賣點勁,可勁兒吹,越響越好。”吹唢呐的經事多,懂禮數,知道這是故意吹給娘家人聽的。立刻換了調子吹起《百鳥朝鳳》這宏偉的《百鳥朝鳳》也隻有這個時候才能彰顯風采。娘家人早就在村口等待,老遠看到花轎,立刻轉身回到家裡,故意坐等。村裡人說,那是端架子,這個時候不端,就沒有了端架子的機會。誰讓是娘家人呢。
一曲又一曲的唢呐,吹來了很多看熱鬧的,前一排,後一排,如潮水般湧來,冬閑了,無事可做,就是找個樂趣,看個熱鬧,說不定還有喜煙抽,娃娃們眼巴巴的專等婆家人撒喜糖。蘭的閨蜜一直忙活着為蘭打扮,蘭一身古裝,聽說是照相館裡租來的,完了,蘭就被蒙上了紅蓋頭,一身的紅,多喜人啊,多少女人沒有做過的事,蘭的爹為蘭争取到了。蘭從心裡感謝爹,結婚總要風光一次,人一生能接幾次婚呢,過了此村就無此店。
主事的進屋催促,說也不早了,該上轎了,蘭的爹不語,一直笑呵呵地遞煙送水。蘭的嫂子說話了,說俺妹子上轎,怎麼也拿個上轎禮吧。主事的愣了,說商量事的時候沒說啊,你看,人家主家沒準備啊。蘭的嫂子大怒,“沒上轎禮,把花轎擡回去,這轎俺妹不上了。”主事的弓腰作揖說,“親家嫂子,不急不急,這事好說,俺出去商量一下。”主事的走了,蘭在裡屋急眼了,讓人喊她嫂子,說嫂子不能這樣,都是農村人,誰家有很多錢呢,再說,你如此刁難,俺過了門怎麼面對他們呢。她嫂子聽蘭這麼說,拍屁股走了,臨走撩話,“你能,你的事俺不管了,以後吃糠咽菜别來訴。”她還說“這不是錢的事,現在不給他們下馬威,結了婚肯定受他們欺負,為你好呢,還不領情。”
蘭在衆人的眼睛裡蓋着紅蓋頭上了花轎,在衆人的唏噓聲中下了花轎。婆家人誰也沒有看到蘭的臉,不入洞房,那紅蓋頭不能揭下。反之,不吉利。蘭的一身紅驚豔了滿院子的人。都說蘭值了。蘭的婆爹婆母看到那場面也說值了。就是下半生吃糠咽菜也不枉此場面。這錢花的不虧。
蘭的蓋頭不是老公揭下的,而是一群鬧洞房的嫂子們揭下的,這個說,真俊,那個說細皮白肉的,女人都喜歡。蘭紅着臉,低着頭不敢言語。
那天,她覺得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