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不隻是神化,還因為他的教育方法01.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02.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選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孔子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不隻是神化,還因為他的教育方法01.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02.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大家好呀,我是武靈遙。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裡的《論語》。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論語·述而第七》

後人都說孔子是「萬世師表」「一代聖賢」,那麼,孔子究竟都是如何教導弟子的呢?他方法又與一般人都有哪些不同呢?

這裡,一共有5個關鍵詞。

第一個是「憤」,是「心求通而未得」的意思。

一個人的學習欲望很強,反複思考,但就差那麼一點沒搞懂,都有些憤怒了。這時候,就是「可通之機」,老師一啟發(啟)他,他馬上就豁然開朗了。

不憤不啟,就是說不到這個「可通」的時候,你不要去和他說。因為,他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也就沒有改正的動力,你和他說得越多,他越會嫌你煩。

孔子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不隻是神化,還因為他的教育方法01.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02.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第三個是「悱」,是「想說,但不能準确地說出來」的意思。

也就是說,他經過自己的了解,已經有了一些的想法,隻可惜還是差些火候,還不能夠清晰地用語言将這些想法表達出來。

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去「發」,去幫助他「達」其詞,幫助他把問題給說出來,然後他一下子就能夠明白該怎麼做了。

不悱不發,則是說他功夫如果還沒到,沒有走過那個過程,你就别說。因為你和他說了,他不僅沒什麼體會,輕飄飄地就過去了不說,還不會覺得老師厲害。

孔子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不隻是神化,還因為他的教育方法01.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02.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經曆了「憤、啟、悱、發」後,這個人或多或少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些自己的了解,然後再看他是否能夠舉一反三(舉)。

若是可以,那麼就證明他思維靈活,還可以給他講些别的(複);反之,就先少說點,確定他能掌握了再說。

孔子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不隻是神化,還因為他的教育方法01.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02.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孔子在教導其弟子,正是采用的這套教學方法,對不同水準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這是後世熟知的「夢見周公」典故的出處。

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兄弟。

武王去世後,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聯合殷貴族武庚和東夷反叛。

周公率師東征,平定叛亂,滅奄(yan,1聲)後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今洛陽),後又制禮作樂,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創造者,主張以「禮」治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

孔子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不隻是神化,還因為他的教育方法01.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02.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魯國是周公的封國,周禮在魯;孔子一生的夢想,就是恢複周公之道,日思夜想,夢寐以求,是以才會經常夢見周公。

現在有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俗語,說的是同一個道理;你若是對一件事足夠地上心,鬼神都會來你夢裡幫忙,還何愁事情成不了呢?

孔子被後世稱為「萬世師表」,不隻是神化,還因為他的教育方法01.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02.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孔子做學問這件事雖然是成了,但平天下的事業還是差了些火候,于是才會感慨,我是真的老了!是以才好久都沒夢見周公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裡,我們繼續來《論語》裡「述而·第七」的共讀。

敬請期待吧~

注:圖檔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着「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衆号: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