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作者:曆史解密坊

在古代社會,銀票在社會上流通,又是如何進行防僞的呢?讓人想不到的是,明代的朱柏廬曾寫了一篇文章《治家格言》,就被搬上了銀票。朱柏廬的文章和銀票防僞有什麼關系呢?接下來小編為您解密: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銀票的防僞,一方面靠法律保證,誰敢仿制印刷,直接下獄砍頭。另一方面靠防僞技術的支援。防僞技術到了清朝,已經日臻成熟,銀票已經難以仿造,其中的防僞技術,就包括以下幾項: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一、禁止民間私自采購楮皮川紙

楮皮川紙,是用楮樹皮制作的紙,因為産于四川,是以叫楮皮川紙。楮皮川紙光亮潔白、經久耐用而且工藝複雜,一般紙廠難以僞造,于是楮皮川紙就成了印鈔的專用紙,同時官方禁止民間私自采購。采購這種紙和僞造銀票一樣是重罪。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二、印制銀票的圖案相當複雜

銀票的印制圖案都很複雜,其中大部分為手工雕刻,有八仙,二十四孝,花草,山景,或者是采用名家的畫作。在宋元時代的紙币圖案以房屋、花鳥、人物居多,外做花紋邊框。

可以想見,想僞造銀票,必須要過雕刻關,能達到銀票雕刻圖案的雕工,國内并不多,冒着殺頭的風險,去雕刻這些圖案,估計沒有多少人會幹,因為官府會很容易地查到雕刻者。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三、印版使用有期限

在當時已經有人進行假銀票的制作,為此,官方和銀号就不停地更換印版。在明代早期的時候,紙鈔是用木版印制的,後來換成了銅版,同時規定印版隻使用一年,到期就更換新的,并及時将舊版銷毀。如此高的更換頻率,讓制造假銀票的作坊,難以跟上印版使用頻率,讓造假變得很難。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防僞技術,那就是微雕文字防僞。這項技術的要點,就是在票面印有大量的防僞微雕文字,選取的内容一般是名人的名言,或者是勸人為善的作品。這種微雕技術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它要求精益求精,往往需要業内的雕刻高手才能完成。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有的時候,為了更好的防僞,還需要故意将微雕裡面的個别字雕錯。王羲之的《蘭亭序》因為代表行書的最高成就而著名,它曾被印刷到了銀票之上,上面還故意刻錯了幾個字,讓造假者變得無所适從。被稱為銀票制作的最高峰——北京日升昌銀兩票,其内層的防僞技術,就是将明朝朱伯廬516字的《治家格言》印到了上面。

朱柏廬寫的《治家格言》,為何能堂而皇之地登上銀票的封面?我們首先要說一下朱柏廬這個人,他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他的《治家格言》全文516字,文字雖然簡潔,但含義博大精深,是三百年來最具影響力,也是内容最為詳盡的一部治家規範書。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我們看看這部書上都具體寫了啥: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這句話說的意思是:一碗粥,一碗飯,我們在吃的時候,都要想一想,它們的來之不易。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這句話說的意思是:君子行事,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話要少說,一旦說得多,就會出現失誤的地方。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你幫助過别人不要放在心裡,而别人幫助過你,一定不要忘記。

這些格言樸實無華,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非常淺顯的大道理,可是讓人讀來有一種親切感,看似淡如白水,卻令人回味無窮。

《治家格言》與《蘭亭序》相比,前者絕對沒有後者的骈散結合,工整華麗;若論通俗易懂地讓世人受到教育,明悟處世的道理,後者與前者根本沒法比。刻闆師将格言刻到了銀票之上,不僅起到了微縮防僞的功能,還起到了親民、惠民和教民的作用。

明代的朱柏廬沒有想到,他寫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銀票之上

銀票不僅是當時社會的貨币流通的一種手段,更是值得我們現代人收藏的佳品。在沒有高科技的古代社會,當時銀票的印刷水準已經達到了如此的頂峰,我們作為現代人,也應該為此感到了驕傲。

當年朱伯廬在寫《治家格言》時,他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的作品會被刻到了銀票之上,這對《治家格言》廣而告之的傳播,确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