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編輯導語:有些夥伴對dms的知識有所了解後,但關于産品的具體落地,還是不知道從何入手。是以,作者從自己的實際經驗出發,分享關于dms的具體産品案例,主要從撰寫dms的産品prd以及規劃兩方面來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有朋友私信表示,雖然對dms有了一定認知,但去負責産品的具體落地,還是不知如何下手。

今天,我把自己在主機廠(汽車廠)做過的關于dms的具體産品案例分享出來。

基于自身經驗,本文分享兩部分:

首先,我們知道dms産品是軟硬體一體的系統産品。

主要零件:攝像頭模組(含鏡頭和支架)、dms控制器、紅外補光燈。

攝像頭和補光燈通過線端接口(如fpd-link iii 接口) 與 dms 控制器連接配接。

座艙域控制器:提供聲音提示及互動操作界面

儀表:提供疲勞駕駛警示圖示提醒

以上硬體系統及零件關系,由系統工程師完成具體的方案設計并輸出sor文檔。這個過程中産品經理參與多少,由公司和個人能力的實際情況決定。

但是,産品軟體的prd是一定要由産品經理自己去完成。

目前與第三方合作是絕大多數車企的dms開發模式,我以此情景為例,提供一份dms的prd參考。

上文交代過,這個項目的dms的功能與供應商合作完成。該合作中,供應商提供算法sdk完成圖像的資料分析和行為的邏輯推斷。但在駕駛員行為推斷的判定标準,由我方做具體參數配置。對應該prd會着重書寫駕駛員疲勞(分心、危險行為)的判斷标準和程度等級。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以疲勞檢測章節為例,至少有以下幾點需要交代清楚:

(1)疲勞檢測的功能描述

行車過程中,攝像頭對駕駛員的閉眼和打哈欠行為行進行采樣;dms 結合行車時間、行車速度等因子,來判斷駕駛員是否疲勞和疲勞等級。系統根據疲勞等級,發對應的警告給駕駛員。

功能開啟/關閉的使用者入口(界面設計)

通過車控車設界面

通過語音關閉/開啟

疲勞檢測啟動的條件

車速 30km/h-250km/h

勞檢測功能被開啟

疲勞檢測的等級與判斷邏輯

疲勞等級設定為一級疲勞和二級疲勞,觸發則進行報警,且采用高靈敏度算法。

疲勞檢測功能啟動後,主機系統如果收到一級疲勞信号,則立即播報 tts 提醒,此時疲勞檢測繼續執行,符合二級疲勞時,dms系統發生二級疲勞的信号。系統收到中度疲勞信号 3s 後(大約輕度疲勞提醒的 tts 剛播放完),進行二級疲勞提醒。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2)疲勞提醒(人機互動)

一級疲勞:通過 tts 随機播報以下内容:

二級疲勞:先發出疲勞提示音;同時在儀表顯示疲勞駕駛圖示或文字,顯示 5s 隐藏。

疲勞提示音結束後,tts 随機播報以下内容:

提醒最小間隔:2 分鐘

像界面和人機互動設計,指派交給ued同僚去完成。

産品規劃需基于業務進行規劃,業務規劃需要對業務有深刻的認識,業務包括基于行業對産品、技術、管理、财務計劃等有深刻的了解。如果ims的業務了解透了,知道方向,知道節奏,那産品規劃則是拔出蘿蔔帶出泥的事情。

ims是智能座艙監測系統,也是智能座艙的兩大ai領域之一,但很多企業尚沒有意識到其産品規劃的重要性。與ai語音系統一樣,如果想要做出産品的差異性,就必須投入更多自研資源。

智能視覺系統和智能語音系統,很多企業把它們做為一個功能型産品去開發,其産品團隊、項目團隊僅僅着眼于功能屬性的研發和落地,這種思路非常狹隘。

在我眼裡,不論智能語音還是智能視覺系統,它們都屬于平台型、服務型産品。之是以這樣說,因為二者除了需要給使用者提供解決使用者需求的語音互動、視覺監測的功能之外,還需要提供服務架構留給其他功能,以滿足各種用車場景的智能化體驗。

比如下述場景:

“十月一日上午。男子駕車,載着妻子和5歲的兒子,從深圳南山導航去廣州長隆動物園。途中男孩煩躁多動,起身站立,不願繼續端坐。”

假如,我們設計一個功能,幫助家長安撫孩子,讓其乖乖坐好。

首先,座艙需要識别到該場景(依賴于oms攝像頭和視覺算法、導航資訊);其次,座艙需要主動發起與孩子的互動(依賴于語音互動);然後,確定互動的内容、形式符合孩子的興趣(依賴于内容服務)。

可見,在該場景該功能的實作過程中,智能視覺和智能語音均提供了服務能力。

以上隻是一個場景。

在實際的生活中有着層層連環的場景和使用者需求亟待挖掘,智能語音和智能視覺針對層層不同的的場景,應該建構一套标準和接口,以平台規則服務不同的場景功能。

是以說,智能視覺和智能語音必須要以平台型、服務型産品進行規劃,通過對用車場景的深度挖掘,提供滿足各種用車場景的功能和服務,才能建構産品體驗的差異化和競争力。

從企業的層面來講,如果希望在産品智能化方向有所作為,就應該在智能視覺和智能語音兩個ai領域的核心算法自研上加大投入,并掌握資料,擺脫對供應商的過度依賴,擺脫來自供應商的業務瓶頸。

具體分析材料不展示了,下面直接說結論:

現狀:主動式dms系統已成為行業标配

趨勢一 : dms與oms融合為座艙監控系統,為座艙未多樣功能提供技術基礎

趨勢二 :車内外視覺與其他傳感資料融合,車内外安全一體化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抽出關鍵-比如算法業務: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抽出關鍵-算法軟體架構:

視覺處理算法子產品劃分為算力适配層、資料層、視覺感覺層、邏輯層、接口層,這樣分層能提升軟體的複用性、子產品之間的協作性以及合理運用硬體平台算力。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輸出功能roadmap(僅示意形式):

智能座艙産品設計系列四:IMS項目實錄一、DMS的産品PRD如何寫二、DMS産品規劃

基于以上,制作輸出産品的規劃材料。

因為檔案受限要求,恕不能完全展示,希望以上内容,能給讀者朋友提供一個參考視角。

本文由 @賽博七号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