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文華院士:中國需要走多元化農業發展道路

作者:光明網

“要把農業文化遺産研究跟解決探索中國農業走什麼樣的道路聯系起來,這就更有意義了。”6月5日,8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出席了中科院地理所自然與文化遺産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座談會,三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老人端坐會場、認真傾聽每一位發言人的講話。從15年前擔任該中心主任起,他便像一面旗幟,凝聚起一支跨地域、跨機關、跨學科的研究團隊,讓我國農業文化遺産研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我國在該領域的一些理論、方法及機制研究已居國際領先地位,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産保護提供科學支撐。

農業文化遺産的發掘、保護、利用、傳承工作,源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02年發起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giahs)”保護倡議。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定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是指“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态适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據中科院地理所自然與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副主任、闵慶文研究員介紹,中國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倡議的最早響應者和積極參與者。目前,全球共有21個國家的62個農業遺産保護地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我國占其中的15席,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國家。此外,我國還是第一個開展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産發掘的國家,第一個釋出國家級管理辦法、第一個啟動監測評估工作……我國在該領域科學論文及著作的發表數量也位居全球第一。

“農業文化遺産地研究絕不僅僅限于有幾個遺産地入選,我們要加強挖掘農業文化遺産的根和魂”,談到未來發展,李文華院士這樣說。他認為這些傳承着文化傳統的遺産地研究能為我國當下農業發展提供一些思路。現在提倡的農林複合經營、生态農業、林下經濟……很多例子都來自農業文化遺産地。“根和魂到底是什麼?最寶貴的東西在哪裡?怎樣能夠更多地推廣到其他地方,用這些土生土長的東西,解決我們農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我們可以從曆史中吸收一些寶貴的東西”,他建議在參與全球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研究的過程中,“多了解,凡是好的東西,都應該抓住機會、好好學習,吸取全世界的精華,而不是要一枝獨秀。當大自然再給我們出難題的時候,我們用中國的智慧,總結大家的經驗,建立一個多元化的中國農業發展道路。既不同于其他國家,又可以找到其他國家的一些影子。這樣正好符合我們多民族、地形環境複雜、曆史悠久的農業發展現實條件。”

“我們看起來是默默工作,實際上都是為了大的系統奠基,做貢獻。”李文華院士鼓勵年輕的研究人員把農業文化遺産研究更多地與國家需求聯系起來,解決實際問題。(劉莉)

來源: 科技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