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于人類發展的厚重史冊裡,記載過多次大規模的遷徙活動,其中被動的遷徙是人類解決内憂與外患的最主要方式,而在繁榮昌盛的和平年代,遷徙則更多是為了滿足人類探索與發現的本性。
我們總是在渴望能像哥倫布一樣,在漫長的旅程中對目的地心馳神往。就像今天即将讨論的“gt”車型的概念,它也同樣誕生于人類對于未知的探索精神中。
究竟什麼是“gt”?汽車品牌總有着自己獨到的了解。從使用角度來說,“gt”是一類能讓你看完頓覺高雅,開起來大呼過瘾,同時又能在長途旅行中保持西裝、襯衫幹爽且清新的汽車。更為形象的描述:來自意大利的設計師最早用修長的前置發動機艙,以及2+2式的座椅布局定義了“gt”的精髓。
用語言去描述定義,永遠不如舉例子直覺、實際,就像将阿斯頓·馬丁db11和polestar1集合在一起,顯然前者更符合上文中關于“gt”的所有描述。
作為阿斯頓·馬丁家族最重要的核心成員,db家族的成員一直扮演着大型gt跑車的角色,它不像vantage那樣玩命在賽道性能上“死磕”保時捷911,也不像vanquish那樣隻為炫耀紳士格調與富足感。
在根正苗紅的意大利gt鮮有推出的當下,英國人接過了傳統gt車型的接力棒。除了那輛廣受好評,具有德國血統的賓利歐陸gt外,英德兩國文化中對于“gt”的不同了解,讓阿斯頓·馬丁db11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内外兼修。
在這個傳統汽車禮儀、定位規則禮崩樂壞的年代,面對阿斯頓·馬丁db11這樣的傳統gt車型,我們這些車迷應該感到慶幸—曾經專屬于gt車型的優雅車身側面輪廓還在,車頭與車尾黃金分割比例還在,标志性的進氣格栅還在,蚌殼式發動機蓋也還在。
千萬不要覺得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偷懶,在整體保持着傳統gt車型懷舊設計氛圍的基礎上,設計師還巧妙加入了創新的雙色懸浮式車頂,更加低矮的車身以及融合在圓滑尾部的折角。
如此的新老交融,成就了阿斯頓·馬丁db11藝術般的設計格調。毫不誇張地說,僅憑這外觀設計的超凡脫俗,db11也有足夠的資本登上50年後經典車優雅競賽的領獎台。我敢說有一半以上的車主是不在乎發動機艙内到底是一台v8還是v12發動機的,好看且氛圍感不俗,這就足夠了。這樣的使用者畫像,也能将傳統的跑車使用者和gt車型的擁趸區分開來,他們一個理性得頭頭是道,一個感性得全然不顧。
相比于激進的動力輸出性格,絕大多數阿斯頓·馬丁db11的主人願意用惬意的姿勢坐在寬敞的車廂内,感受各種豪華内飾材料組合而來的“感官交響樂”。精緻的nexus绗縫、星空圖案穿孔,以及質感如同肌膚一般的真皮内飾,如果你不真正了解gt車型的概念,你也不會明白為何db11的設計師會像本田飛度的設計師一樣對空間有執念。db11前排的頭部空間較db9增加了10毫米,後排的頭部空間增加了54毫米,腿部空間增加了87毫米,2+2的布局也足夠放置行李或是在浪漫的雙人旅途中接駁兩位朋友。看着db11如此曼妙的車身造型,你絕對想象不到它的後備箱可以容納兩個高爾夫球包,isofix接口可供安裝兩個兒童安全座椅。
擁有多重執念的阿斯頓·馬丁db11更像是當下汽車産業對于傳統精工細造的汽車生産模式的一種最高形式的總結。随着新能源技術的普及,帶有嶄新意義的新車型的誕生,db11這樣流淌着古老探險家血液,以純汽油機驅動的gt車型在今後隻會越來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沒有人能陪你走完一生,阿斯頓·馬丁db11也不例外。接下來和“gt”有關的路該如何走?或許标榜自己為新世代gt車型的polestar1代表了一種可能,或者說是一種方向。
想要站在“gt”現有概念的肩膀上做出點兒全新的成果,想想都覺得困難,不過polestar1着實有這樣的魄力。除了在設計上展示了新世代gt的标新立異,polestar1更能通過它強大的性格讓你在奔向未來的偉大旅途中,依然有如哥倫布航行時的心潮澎湃。
順應着全球的發展趨勢以及政治正确的理念,polestar1成為了一輛令人耳目一新,駕駛過後讓人心動不已的gt車型。
作為一個獨立品牌,polestar用毫不妥協的品牌精神,以及不計成本的市場政策打造了polestar1。僅僅上網翻看兩張棚拍照片的你,是絕對感受不到polestar1身上極緻的設計手筆、專注的細節推敲以及有趣的駕駛特性的。
老實說,polestar1是一輛典型的,隻有真正見到方才覺得優秀的汽車。1年前我在上海接觸polestar1試裝車時,就清晰地感受到了其真香的核心。此次駕駛量産版本的polestar1,更加完整、完善的它依舊散發着令人無法拒絕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絕不是傳統的高科技、高續航電動車可以比拟的,颠覆了傳統的polestar1會讓你驚歎,原來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也可以擁有如此充滿溫度的性格。
在設計層面,你依舊可以用“優美”、“流暢”這樣的形容詞來概括它的車身線條,但與傳統gt車型的差別,也隻有通過攝影師來捕捉那份别樣的美。從技術層面來說,車身上大幅使用的碳纖維材質是影響polestar1整體造型的最重要因素,它令polestar1擁有了比傳統gt更低的車頂線條,同時拉寬了整個車身。這樣的變化不僅令polestar1相比傳統gt車型更具現代感,又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便于設計師發揮想象力。
典型的北歐風格的設計語言,讓polestar1對于浪漫的诠釋更趨于冷豔。初識這輛gt,它并非是“熱情似火”,比如眼神犀利的“雷神之錘”大燈,比如更銳利的腰線折角,再比如充滿肌肉感的外突輪拱。當然還有一項重要的證據,即便定位于新世代的gt,polestar1的設計師團隊也曾不止一次表達過,它的設計靈感原型來自于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gt—沃爾沃p1800。
如果說曾經的gt是讓人感受一氣呵成的美,那麼作為新世代gt的代表,polestar1展示的是其集大成的精彩細節。無論舊與新,它們都能讓人在駕駛前有個好心情。
來到車内,polestar1依舊能讓你保持好心情,在真正開動前,polestar1就能首先讓你對車内的一衆彩蛋探索一番。不可開啟的全景天窗,除了能隔絕95%的熱量和紫外線,設計師們還巧妙地在車内使用投影的方式将polestar的星标投射到了這塊玻璃上。
我始終相信,有趣的人才會設計出有趣的汽車,而當我打開polestar1車尾的儲物空間後,這種感受達到了頂峰。延續了傳統gt車型刻意顯露發動機與性能的規則,polestar1在車尾儲物空間的隔闆上,展示出了自己作為一輛插電式混動汽車的獨特之處—有機玻璃材質的蓋闆下,展示的是工整的線束和接頭,粗壯的橙色電源線顯得格外搶眼。這樣的“騷操作”一定會令不少人神魂颠倒,而這樣的細節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gt車型擁趸一貫悶騷的屬性。
如同藏在後備箱裡的秘密,polestar1的前機艙内也埋藏着讓機械控們愛到不行的歐林斯(Öhlins)懸挂手動調節旋鈕。先不談效果,以及真正行駛起來的感受,僅僅是打開輕盈的機艙蓋,看到那個帶有圖示和刻度的調節面闆,是不是情緒就已經到位了?
那麼身為新世代gt的polestar1究竟開起來如何呢?隻抛出608馬力、1000牛·米的賬面資料顯然是片面的。沒有傳統gt車型的大排量、多氣缸發動機,polestar1仍舊能夠依靠科技來塑造如阿斯頓·馬丁db11加速時渾厚有力、氣定神閑的氣質。
關于polestar1,你還是能夠感受到那種對于傳統gt沉穩性格的緻敬。盡管資料恐怖,但開起來它不會讓你膽戰心驚、手心冒汗。滋滋作響的電流聲以及發動機介入工作時的震動,是它和傳統gt駕駛起來唯一的差別。這種差別并不會讓你感到反感,反而會讓你産生好奇,進而繼續去享受由這份甯靜所收獲而來的速度,以及那種神奇的感覺。
polestar1中的新,更多是一種感受層面令人驚喜的體驗,它的本質在于提供了一種更符合時代發展形式的美好。駕駛polestar1就像是在玩一款重置版的經典遊戲,遊戲的畫面、操作都有所調整與變化,但一聽到熟悉的遊戲背景音樂,一開啟熟悉的劇情任務,曾經的那些快樂瞬間都回來了。
是以,不要問我阿斯頓·馬丁db11和polestar1更喜歡哪個,因為在我這個瘋狂的虛拟足球遊戲愛好者看來,它們的差別更像是實況足球和fifa,這倆遊戲我都買了。這兩輛gt,我再努努力吧。
撰文:婁der
攝影:賈賓
你喜歡老“gt”還是新“gt”?
歡迎分享給我你的理由!
ramp之選重磅推出
更多雜志周邊歡迎選購
趕緊戳下方了解吧
《駕道ramp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