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冬天,張作霖在奉天大辦筵席,他既不請達官顯貴,也不請名流士紳,而是宴請了奉天省四鄉八村的老人代表,實實在在地讓這些老人們感動了一把。
早在籌辦宴會之前,張作霖就向奉天省署特别強調道:“此次宴請,各縣務必要選出那些年齡在60歲以上,與官場沒有聯系、德高望重的普通老人代表來。等各地代表們來了之後,要派專人統一安排好食宿問題。傳令下去,無論官員還是商人,都不得怠慢這些老大哥!”
張作霖一聲令下,各地迅速展開了推選代表的工作。當時,各地名額配置設定是:大縣8人,中縣6人,小縣4人,奉天共有56個縣,總計選出了代表330人。
11月24日是老人代表報到的時間。這一天,奉天城内張燈結彩,披紅挂綠,笑聲飛揚,歡歌不盡。第二天,奉天省公署内外人頭攢動,鼓樂齊鳴。隻見十人一席,共有三十多桌。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督軍、省長及省議會的各文武官員笑容滿面地坐在大堂正中,其餘的席位依次排開。各地代表各就其位,隻有那當差的雜役在院中往來穿梭,忙着端茶倒水,拿煙遞火。

宴會開始前,張作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即興演講:“各位父老鄉親們,這次我把大家夥請到這裡來,就是想和你們說幾句心裡話。我過去也是莊稼人出身,知道你們一年到頭辛苦勞作,很不容易!我現在是你們的父母官,你們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們有什麼事情,我都會給你們做主的。自古以來,老百姓都怕當官的。但是,我希望你們不要見到當官的就緊張、害怕。要知道,我和大家夥都是心連心的。你們的歡樂就是我的歡樂,你們的憂愁就是我的憂愁。今天,我和你們相聚在這裡,就是要和大家一塊兒樂呵樂呵。你們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我請你們來,一方面是想了解民情,希望你們能把鄉村的事情都如實地說給我聽,這樣我們就能根據實際情況祛除弊端,實行對你們有利的政策;另一方面我也想昭示天下人,要對老人尊重、愛護。待會兒大家都要放開了吃,盡興地喝,就像在自個家裡一樣,啊!”張作霖話音剛落,奉天省公署内頓時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在樂隊的演奏聲中,各種山珍海味流水般地端了上來。席面十分豐盛,有幹果四品:怪味核桃、五香腰果、花生粘、榛子仁;鮮果四品:香蕉、柑橘、龍眼、蘋果;涼菜四品:火腿松花、川汁鴨掌、醬焖鹌鹑、清真鹿尾;十二道熱菜:蔥燒海參、天香鮑魚、怪味雞條、玉帶鯉魚、陳皮兔肉、蝦籽冬筍、椒油茭白、蚝油牛柳、紅焖大蝦、三絲瓜卷、一品豆腐、喜慶全家福。主食則有千層蒸糕、鳳尾燒麥、四喜餃子、金絲花卷。四鄉的老人哪見過這些!他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半張着嘴巴,看着眼前的美味佳肴,仿佛在夢中一般。平時,隻有碰上誰家辦喜事,他們才能吃上一頓四碗八碟的鄉下酒席。可是,那些飯菜怎能和這樣的酒席相比?眼前的這些菜肴,别說這些農村老人們沒見過,就連聽也沒聽過。他們一時傻了眼,竟不知道該從哪道菜先下筷子了。
張作霖見狀,站起來一個勁地讓大夥:“吃,吃啊!隻有大家夥吃得高興,喝得痛快,我才會開心!”張作霖先前一番親切的話語,已經拉近了鄉親們和他的距離。現在聽他這麼說,衆人更加放松了原本拘謹的身姿,席面上立刻熱鬧起來了。
一看氣氛和諧了,張作霖才向農民代表們提出:“我想聽聽鄉親們對我的看法,對我軍隊的看法。”
聽張作霖這樣問,衆人七嘴八舌地贊頌起來。就在大家極力恭維張作霖的時候,忽然,一位性格耿直的老人站起來說道:“奉軍哪樣都好,就有一件事不好,就是‘打粳米,罵白面,不打不罵,高粱米飯’。”
散席後,張作霖又想起了席間那老頭說的話,便轉身問副官道:“那老人家講的是什麼意思?” 副官告訴他,派出剿匪的軍隊一到鄉下就不願吃高粱米飯,一打一罵就能吃上粳米飯和白面了。
張作霖一聽,立刻火冒三丈。他馬上召集團長以上軍官開會,拍着桌子叫罵道:“媽了個巴子的!你們拍拍良心,我哪點虧待過你們。别人家軍隊都克扣軍饷,我扣過嗎?不但不扣,我還總不斷地賞,每個月我連馬嚼子錢都給你們發了。你們為什麼還要到鄉下去打粳米,罵白面呢?你們這是盡吃老百姓啊!記住,往後不能再打老百姓,如果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小心我槍斃你們!”此後,奉軍的紀律果然好了很多,尤其在關内的奉軍中基本再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宴會後第二天,張作霖又在帥府召見了部分老人代表。這些人做夢都沒想到張大帥竟然會請他們到自己家裡去做客。張作霖的這種“親民”舉動,讓整個奉天的群眾議論紛紛。這些“受寵”的老人代表們回到客棧後,也都聚到一起,對張作霖交口稱贊。
一些老人代表也由衷地向官府建議說:張大帥宴請56縣鄉耆之舉,古今罕有,應該把這段曆史記錄下來,留存于後世。
在官民的一緻懇請下,張作霖覺得将此壯舉刻碑記錄下來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自己又何必在乎别人如何評價呢!
本文選自遼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曲香昆、趙菊梅、程亞娟所著的《張作霖故事與傳說》一書
編輯/沈陽掌上博物館 作者授權沈陽掌上博物館獨家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