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為了實作中國的獨立、統一、富強、民主,孫中山曾經三次在南方建立革命政權,與南北軍閥進行鬥争。他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統一兩廣(廣東和廣西),以此來作為革命的根據地。

1921年,孫中山發動援桂讨陸之戰,目的就是要消滅企圖割據廣西、威脅廣東的舊桂系軍閥。

這次的讨伐對象就是陸榮廷,他是舊桂系軍閥的首領,會黨出身,曾經擔任廣西巡防統領,因鎮壓鎮南關起義而被提拔為廣西提督。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孫中山

在二次革命的時候,陸榮廷公然站在了袁世凱那一方,還殺害了蔣翊武、劉古香等革命黨人。

陸榮廷宣布下野之後,桂系軍閥的殘部和一些土豪劣紳武裝,以及占山為王的土匪們紛紛打出了“自治”的旗号。他們借“自治”之名,各據一方,使得廣西全境陷入一片混亂,開啟了所謂的自治軍時代。

在當時的廣西民間還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司令滿街走,将軍多如狗,殺人兼越貨,天天動幹戈。”

各個軍閥之間的戰争,使廣西的人民群衆蒙受了巨大的苦難,他們渴望盡快結束動亂,實作全省統一。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1922年6月16日淩晨3點鐘,因孫中山沒有按照原先的承諾下台,憤怒的陳炯明指令部下葉舉、洪兆麟率領軍隊炮轟越秀樓的大總統府,孫中山被迫逃到永豐艦上避難。

炮轟總統府的硝煙散盡之後,陳炯明知道自己難逃被讨伐的惡運,于是開始着手料理後事,他計劃利用駐紮在梧州的桂軍第一師師長劉震寰阻止駐桂的滇軍、粵軍東下。

與此同時,為了擊破陳炯明的圖謀,孫中山委任鄒魯為特派員,前去說服劉震寰。一時間,劉震寰成為了兩邊争奪的重點人物。

在經過反複權衡利弊後,劉震寰覺得,自己站在孫中山這一邊比較有利,于是答應赴香港與鄒魯見面,密謀商讨讨伐陳炯明的事宜。

孫中山在上海通過桂籍晚清大員岑春渲的關系,把駐在廣西昭平的桂軍沈鴻英也拉了過來。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陳炯明

沈鴻英是個投機分子,他為了自己能夠飛黃騰達,曾經出賣過一手提拔他的革命黨人劉古香。如今,他一面答應孫中山參加讨伐陳炯明,暗地裡卻一直與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保持着接觸。

滇軍楊希闵的五個旅駐紮在廣西藤縣一帶,孫中山派自己的兒子孫科前往香港,與港商楊西岩、伍學熀接洽,說服這五個旅的滇軍擔任西路讨賊軍主力。

此外,駐梧州、肇慶的粵軍陳濟棠、莫雄等部隊都已經和鄒魯達成聯合協定,一齊舉義讨伐軍閥陳炯明。

孫中山秘密委派楊希闵擔任讨賊軍滇軍總司令,劉震寰擔任讨賊軍桂軍總司令,和東路讨賊軍總司令許崇智合為三支讨伐陳炯明的主力,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都動員群組織起來了。

在孫中山策劃和指導下,駐紮在廣西的滇軍和桂軍聯合起來。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1922年12月26日,滇、桂部隊的将領楊希闵、範石生、朱培德、劉雪寰、沈鴻英等人,在廣西藤縣大津江自馬廟召開軍事會議,會商讨伐陳煙明的戰略與合作,史稱“白馬會盟”。

商談出來的具體作戰計劃為:

“一、沈鴻英軍以兩個旅擔任攻擊府河東一帶;

二、滇軍全部擔任由大河北岸,途經人和直攻梧州的任務;

三、劉震寰部由江南岸驅逐藤縣之敵,直取廣州。”

白馬會盟後,聯軍迅速向陳炯明的軍隊發起進攻,劉震寰、範石生親率領桂軍、滇軍開抵梧州。駐守梧州的粵軍中級軍官莫雄、陳濟棠、鄧演達等人早與西路讨賊軍秘密聯系,約定與讨賊軍來一個裡應外合。

是以,讨賊軍沒有浪費一槍一彈,就順利收複了梧州。

1923年1月初,李濟深率領粵軍第一師的兩個團和工兵營在封開前線起義,同西路讨賊軍并肩作戰,接連攻克肇慶、三水,随即夾擊廣州。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李濟深

1月15日,陳炯明被迫通電下野,于第二天倉皇逃往惠州。聯軍占領廣州後,廣東革命根據地得以收複。

陳炯明自1922年6月16日叛變,竊據廣州,到1923年1月被滇軍和桂軍驅逐,中間隻不過七個月的時間。

孫中山回到廣州,成立大元帥府,并沒有恢複總統的名義,而是改稱為大元帥,同時把所有軍事力量改稱為讨賊軍,正式宣布進入讨賊時期。

孫中山口中所謂的“賊”,從狹義上來說就是指陳炯明。而從廣義上說,就是指所有反對民主,逆曆史潮流而動的各省軍閥。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然而,桂系軍閥沈鴻英重新上演了陳炯明當初的事件,率領部隊在廣東發動叛亂,甚至叫嚣:“取消大元帥府,要求孫中山下野。”

1923年4月16日,在直系軍閥吳佩孚的支援下,沈鴻英兵分三路進攻廣州,孫中山親自指揮廣州保衛戰。

沈鴻英這一次發動叛亂,倒是讓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這三個廣西青年軍人與孫中山的革命政權建立了聯系。

在1922年底到1923年初,孫中山最重要的一個革命的目标,就是要收複廣東革命根據地。在這個過程中,廣西一批軍人和老百姓起了很大的作用,假如不是他們給予孫中山那麼大的支援,這次的軍事行動不可能那麼順利。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于是,孫中山委任黃紹竑擔任廣西讨賊軍第一軍總指揮,白崇禧擔任參謀長,并對他們說:“希望你們迅速占領梧州,到時大學營會派陸海軍援助你們。”

在孫中山的支援下,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以襲取沈鴻英占據的戰略要地梧州為開端,揭開了統一廣西的序幕。

随着統一廣西的形勢發展,孫中山又任命李宗仁為廣西綏靖督辦,黃紹竑為會辦,白崇禧為參謀長,訓示他們迅速統一廣西。

駐紮在廣州的桂軍劉震寰、滇軍楊希闵從表面上擁護孫中山,暗地裡卻與反動軍閥互相勾結。

1925年5月,劉震寰、楊希闵在香港與英帝國主義和段祺瑞、唐繼堯、陳炯明等人的代表商讨聯合進攻革命軍的計劃。随後,他們發動了反革命武裝叛亂,使得廣州的局勢再一次陷入了嚴重危機。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6月6日,李濟深率領第一師回師廣州,與黃埔學生軍、湘軍共同向滇軍和桂軍發起攻擊,全殲滇軍和桂軍2萬餘人,迅速平定了叛亂,統一了廣州。

李濟深是孫中山破格提拔重用的廣西人,早在1923年7月19日,為了穩定廣西的局勢,孫中山特意在西江地區建立了西江善後督辦公署,并特派第一師師長李濟深兼任西江督辦,還把西江一帶各縣的軍事、政治、民生、财政、教育等大權全部交給了李濟深。

李濟深任職後,把在廣西的稅收全部上交給廣東大學營,有力地支援了财政十分困難的廣東革命政權。

為了扶持黃紹竑、李宗仁徹底平定廣西,李濟深果斷派兵援助他們,他說道:“黃紹竑、李宗仁擁護革命政府,是難得的武裝同志,應該團結他們,支援他們,以加速兩廣的統一,早日出師北伐,平定中原,以完成總理多年來的願望。”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為了促使廣西與廣東的統一,李濟深多次與黃紹竑、李宗仁二人協商,終于使他們服從廣東革命政府的上司。

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此時的廣州已經成為了新的革命策源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也進入到了高潮。

7月1日,廣州革命政府由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随後又将所轄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李濟深擔任第四軍軍長,下轄第10師、第11師、第12師、第13師等4個師,以及葉挺團長的獨立團。

1926年3月19日,國民革命政府正式公布兩廣統一案。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北伐軍

5月5日,廣西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擔任第七軍軍軍長。

6月1日,黃紹竑就任革命政府任命的廣西省務會議主席職務,廣西正式歸附廣東革命政府,成為了廣東革命政府管轄下的一個省份。這不但徹底解除了革命政府北伐的後顧之憂,而且擴大了革命政府的地盤和實力,強力推動了北伐戰争。

兩廣統一後,北伐的呼聲一時高唱入雲,以援助湖南唐生智的援湘之戰為契機,兩廣共同出兵。廣西先頭部隊鐘祖培的一個旅、廣東先頭部隊葉挺獨立團奔赴湘南參戰,北伐戰争的序幕從此拉開。

北伐軍共8個軍,以李濟深的第四軍麾下的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軍先鋒,在中國共産黨的協助下,一路所向披靡,先後攻占湖南,克複武漢。并在汀泗橋、賀勝橋大敗吳佩孚的軍隊,威名煊赫,被譽為“鐵軍”。

讨伐陳炯明收複廣州,孫中山改總統為大元帥,兩廣統一後開啟北伐

與此同時,李宗仁指揮的第七軍通過湘桂走廊,直撲衡陽,與第四軍并肩作戰。

北伐戰争是中國現代史中一個重大事件,實作兩廣統一,為北伐戰争創造了重要條件。

孫中山自成立同盟會以來,就希望以兩廣作為根據地,進而把革命推向全國,建立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富強的中國。他夢寐以求的以廣東、廣西為基地的北伐大業,終于在他去世後的一年開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