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環保人:為了一泓清水北上

作者:光明網

在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有這樣一群由45名年輕人組成的群體,中心全體人員持續發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備能奉獻”的環保鐵軍精神,五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村,奮戰在南水北調渠首水質監測應急第一線,湧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迹。

“不讓一滴受污染的水進入丹江口水庫”,這是他們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寫下的莊嚴承諾。默默奉獻,克難攻堅,不辱使命,他們,是兩萬餘名河南環保人的一個縮影。

肩負光榮使命,工作不舍晝夜

南陽市丹江口庫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集水區、受水區的轉換地和幹渠渠首所在地,是輸水工程水質監管的咽喉地區。國務院《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明确要求,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渠首南陽陶岔建設具有飲用水水質全分析能力的水質監督監測系統;建構具有跨行政區、跨部門、跨行業的水環境響應、監測、傳輸、應急及決策支援系統。

于是,一個新的機關成立了,這就是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一支新的隊伍建立起來了,這就是肩負光榮使命、緊盯渠首水質的河南環境監測人。

這是一支45人的年輕群體,平均年齡34歲,全部是大學以上學曆,環保專業科班出身的人員31名,占比近四分之三,“985”、“211”院校畢業生14名,占比近三分之一,研究所學生學曆人員16名,逾三分之一。這群年輕人共有中共黨員32名,占比達四分之三。

2014年12月調水啟動,為了全面客觀反映丹江口庫區水質現狀及變化趨勢,盡快發揮職能和作用,中心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挑燈夜戰,熬夜加班,在短短五個月的時間内,中心人員全部熟練掌握了地表水水質109項全分析監測能力,開創性的完成了地表水109項因子持證上崗和實驗室資質認證工作,填補了河南省南陽市生态環境保護史上地表水水質109項全分析的空白。

“底子薄,基礎弱,時間緊,任務重,但幹勁足”,中心副主任黃進對那一段時光記憶猶新。“當時,攻關小組副組長、質控科科長王景胃病發作,疼的受不了,靠着一張折疊床,一直堅持到中心資質認證工作完成。”

環庫周邊及入庫河流21個斷面每月例行采樣檢測,中心每個采樣小組平均要跑近500公裡,14個國控、省控水質自動監測站每月例行采樣對比、資料核查,每月全部任務完成要跑近900公裡,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渠首中心全體幹部職工雷打不動的對丹江口庫區及入庫河流開展日常監測應急巡查。面對水庫面積大、氣候多變的特點,多少次,大家迎着大風、頂着巨浪、冒着生命危險堅守在監測船上完成任務。

2016年12月的一天上午,綜合科的許高雙在巡檢高灣水質自動監測站時,因為風大、水急,不慎掉入河中,全身上下濕透、天氣寒冷刺骨,他硬是完成沿線四個水站的巡檢任務後才傳回機關将衣服換下。

2017年除夕,史家灣水質自動監測站裝置出現故障,沈力淩晨五點起床,獨自一人駕車200餘公裡到水站處理故障,期間未吃一口飯,未喝一口水,當處理完回到家時,已是第二天淩晨兩點。這隻是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所有監測工作的一個縮影。就是這樣一群勇于擔責的青年人,視監測品質為所有監測任務的生命線,成年累月守護在各個水質監測點位上,默默無聞保衛着每一滴水的水質安全。

調水以來,渠首中心共出具水質監測資料70萬餘個,丹江口水庫109項因子穩定達标,各斷面監測結果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水質标準,全部符合調水水質要求。

2018年1月17日,丹江口水庫入庫河流淇河發生跨省非法傾倒31噸化工廢渣突發事件。渠首中心第一時間全員出動,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裡,吃住在帳篷中,在臨時搭建的實驗室裡,每天24小時連軸轉開展監測分析工作,經過26個晝夜的奮戰,采集水質樣品4680個,出具監測資料15562個,為成功處置水污染事件提供了快速、準确的監測資料和科學的研判分析,圓滿實作了“不讓一滴受污染的水進入丹江口水庫”的目标。

舍小家為國家,苦戰結出碩果

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是國家做好土壤污染治理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中心在接到監測分析任務後,面對缺裝置、缺人員、缺經驗的不利局面和時間緊、要求嚴的情況,五加二,白加黑,中心全體人員連續兩個月沒有一人回過家,沒有一人請過假。

大通量的土壤消解前處理緻使實驗室産生大量有毒氣體,盡管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但由于長時間的加班加點和化學試劑的危害,先後有辛英督、宋俊麗、李瞻、王莅等四名同志暈倒在實驗崗位上。

王金花在實驗過程中多次出現身體不适,在實驗進行的最後兩個月,每天都要服用止疼藥來緩解。監測科許信,原定的婚期因淇河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等多項任務主動延期,作為重金屬小組的組長,他在舉辦完婚禮後第一時間回歸工作,帶領組員高品質完成3萬5千餘個資料的分析監測上報。

2018年7月,渠首中心成功入選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首批檢測實驗室名錄,并圓滿完成3665個土壤樣品的分析測試、報告編制和資料報送等工作,向國家出具土壤監測資料63574個,為河南生态環境事業赢得了一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這是中心全體人員曆時6個月的苦戰結出的碩果。

渠首中心距離河南省南陽市區130多公裡,距離最近的九重鎮也有13公裡,機關職工吃住在村上,停水停電是家常便飯。宿舍倚庫而建,周圍植被茂盛、環境潮濕,幾乎每名同志都有被蜈蚣等蟲咬的經曆。

由于工作環境偏遠、艱苦、特殊,單身同志對象難找,已婚人員兩地分居,要小孩的計劃一拖再拖,他們照顧家庭已成奢望。

在渠首水畔的日夜守望中,曹震、李佩曉兩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2017年7月21日,訂婚前三天,曹震參加大氣污染源普查專項整治,一去就是45天,兩人的婚禮計劃拖延到2017年臘月。但是監測應急工作就是這麼充滿了不确定,淇河支流突發污染事件,渠首中心參與處理這一事件連續工作又是26天。當時曹震在一線承擔水樣采集工作,李佩曉在指揮部協助資料收集處理,兩人隻有在送達樣品時樓上樓下匆匆望一眼,揮揮手,就回歸各自崗位投入工作。就這樣,婚期又一次在應急工作中無聲地推遲了。

辦公室的郭克非,在渠首中心籌建的時候,每周要往返南陽、鄭州3次進行設計對接,沿庫區水質自動站建設施工時,他又是連續2個月沒有回家一次,等到回家時,快3歲的孩子已經不認識了父親。監測科的陳海燕常駐渠首,她的夫妻卻遠在杭州,婚後四年來她為了工作沒有請一次探親假,還把要孩子的時間一拖再拖。

就是在這種遠離繁華都市的單調與寂寞中,在這種困難與艱苦的錘煉與考驗中,他們意志堅定、不辱使命,舍小家、為國家,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守住了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出口水質最後一道閘門。

渠首中心作為唯一一個丹江口庫區及入庫河流開展監測應急、水質保護工作任務的專職機構,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保護工作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出色的成績也赢得了一份份榮譽。渠首中心先後榮獲全國巾帼文明崗榮譽稱号、河南省五四青年集體獎章、河南省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團體二等獎。在西坪淇河應急事件處置工作中,榮立南陽市人民政府集體三等功。柳曉蕊、黃進分别被南陽市政府記個人三等功、嘉獎,許高雙被評選為第二屆“河南最美環保人物”。

他們以昂揚的奮鬥姿态诠釋使命擔當,以多彩的護水故事書寫時代華章,他們為“一泓清水永續北送”“讓京津及沿線人民喝上幹淨放心水”貢獻青春力量,為讓中原更加出彩譜寫絢麗篇章。(河南省生态環境廳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