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爺爺和奶奶,是通過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結為夫妻的,結婚了60多年,兩個人會有交流,很少吵架或冷戰,也沒有大的沖突,住在一起安心過日子。
在外人看來他們很幸福,隻是兩人總有些疏遠,不夠親密,缺少了精神交流和互動,過于呆闆而已。
但小的時候奶奶告訴我,她感受不到爺爺的愛,卻隻能服從,是啊,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奶奶能做出什麼反抗呢?
把時間軸拉到現在,依然有很多這種類型的婚姻,貌合神離,是對這類婚姻最貼切的描述,也稱“假性親密關系”。
在這樣的婚姻裡,雙方彼此克制自己的情緒,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好丈夫、好妻子。
他們對于伴侶也沒有很深的愛意,感受不到對方的情感支援,也無法從對方身上感受到被愛的力量。
在貌合神離的婚姻裡,彼此隐藏起内心真正的感受,兩個人都覺得壓抑、痛苦,感受不到婚姻的意義。
從對方身上得不到愛的滋養,最終要麼向外求,形成“幸福的婚姻但伴侶出軌了”的局面;要麼忍受不下去,用離婚來結束關系。
而大多數人,都會一直在這種平靜但壓抑的婚姻裡耗着,等到孩子長大,終其一生都沒法擁有真實的親密關系。
陷入假性親密關系的人,并不是他們不願意得到真正的愛,而是沒有能力得到。
真正的親密關系,需要的能力很多,需要去學習成長,而很多人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比如要學會觀察伴侶的需求,引導伴侶說出他的感受,滿足伴侶的需求,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還需要兩個人建立深度的溝通,建立信任,建立自然舒适的相處模式,等等。
這些能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少有機會去學,除非父母很會經營感情、很有愛,才能潛移默化地學會;
在學校裡我們學了很多知識,但沒有學過怎麼經營感情;而在感情中,我們也很少去反思自己,況且大多數人也不會經曆很多段感情,沒有學的機會。
是以,這部分能力的缺失,讓很多夫妻陷入到假性親密關系中,沒法形成真正的親密關系。
要想有關系親密的幸福婚姻,需要有一方能更有能量,更有自我提升意識和經營感情意願,主動地去掌握這些能力。
當有了一方學會經營感情後,知曉婚姻中如何更有效的溝通、經營,就可以引導伴侶一起共同經營感情,最終形成愛的流動,擁有高品質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