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幫扶故事③| 用心溝通,和幫扶對象成為朋友打開ta心裡的“殼”像朋友一樣幫助ta牢記社工的身份和職責

我的幫扶故事③| 用心溝通,和幫扶對象成為朋友打開ta心裡的“殼”像朋友一樣幫助ta牢記社工的身份和職責

每個被幫扶的困難群衆身後,都有着一群默默無聞的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者。為民哥推出“我的幫扶故事”專欄,一起傾聽基層社工講述ta們幫扶工作的點點滴滴。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郭勐是北京市朝陽區旭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名普通社工。2019年,他和同僚們一起加入朝陽區精準救助的大家庭,一年多來,他深入社群日常生活,把每位幫扶對象都詳細記錄在工作日志中,更記在心裡。

“作為殘障人士,社會交往多少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以他們有防備心理,對陌生人有一點抵觸。”

所有幫扶對象中,郭勐對55歲的崔平平(化名)印象最為深刻。

崔平平5歲時患上佝偻病,年輕時尚可獨立生活,做過幾年臨時工。随着年歲漸長、多次找工作被拒,她索性封閉自己,再也不出家門了。

去年7月,郭勐敲開了崔平平的家門。第一次見面,崔平平有些拘謹,雙手交叉抱胸,談論自己生活也不主動。透過細微動作和眼神,郭勐能感覺到,崔平平對他不信任甚至有些抵觸。

大約兩周後,郭勐又來到崔平平家入戶走訪。“怎麼又來了?”開門後崔平平有些驚訝,不過相比上一回,她放開了很多,願意主動聊天。

“當我第三次上門時,她的态度轉變很明顯,應該是把我當朋友了。”郭勐回憶說,有一次他從崔平平家樓下經過,崔平平遠遠地和他打招呼,整個人開朗了許多。

我的幫扶故事③| 用心溝通,和幫扶對象成為朋友打開ta心裡的“殼”像朋友一樣幫助ta牢記社工的身份和職責

“雖然有戒備心理,但當她感覺到真誠之後,就會接受我們的幫助。”

卸下心理防備後,崔平平告訴郭勐,希望有居家保潔服務。這幾年,崔平平患上了滑膜炎,加上年齡增長,簡單的家務勞動也變得困難。

郭勐聽聞,馬上為她連結了家政公司,并商量好上門服務時間。

不僅如此,郭勐還幫她詳細講解殘障人士輔助器具申請政策,幫她申請到電動輪椅。

我的幫扶故事③| 用心溝通,和幫扶對象成為朋友打開ta心裡的“殼”像朋友一樣幫助ta牢記社工的身份和職責

通過郭勐的宣傳,崔平平知道了殘障人士相關的輔助器具申請政策。過了一段時間,她主動問郭勐:

“能不能幫我申請一個坐便器?”在一次入戶走訪中,崔平平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郭勐很高興,他覺得,崔平平能主動說出來自己的需求是個好事兒。

之後,他積極幫助崔平平申請,關注審批進度。過了些日子,崔平平擁有了一個新的坐便器。

“需求是聊出來的。社工要走進困難群衆的生活,發現他們的需求。在溝通中,困難群衆會提到自己的期望,我們根據期望,幫助他們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溝通能力對于社工來說非常重要。當一個人抒發自己心情的時候,不能阻攔,要傾聽,有共鳴。非原則的方面,可以去認同他,表示自己的了解,再從理性的角度換個姿态去說。”

如今,他們還會常常微信聊天。崔平平會主動聊起自己生活中的小事, “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都會說,尤其是她覺得快樂的時候,會願意和我分享。”

為别人點一盞燈,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當我成功幫助一個人,哪怕是一點一滴,都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支援我堅持的動力。”郭勐表示,未來他還會将公益事業進行到底。

編輯:尹利 呂鸢

我的幫扶故事③| 用心溝通,和幫扶對象成為朋友打開ta心裡的“殼”像朋友一樣幫助ta牢記社工的身份和職責
我的幫扶故事③| 用心溝通,和幫扶對象成為朋友打開ta心裡的“殼”像朋友一樣幫助ta牢記社工的身份和職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