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被帮扶的困难群众身后,都有着一群默默无闻的社会建设和民政工作者。为民哥推出“我的帮扶故事”专栏,一起倾听基层社工讲述ta们帮扶工作的点点滴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郭勐是北京市朝阳区旭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社工。2019年,他和同事们一起加入朝阳区精准救助的大家庭,一年多来,他深入社区日常生活,把每位帮扶对象都详细记录在工作日志中,更记在心里。
“作为残疾人,社会交往多少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们有防备心理,对陌生人有一点抵触。”
所有帮扶对象中,郭勐对55岁的崔平平(化名)印象最为深刻。
崔平平5岁时患上佝偻病,年轻时尚可独立生活,做过几年临时工。随着年岁渐长、多次找工作被拒,她索性封闭自己,再也不出家门了。
去年7月,郭勐敲开了崔平平的家门。第一次见面,崔平平有些拘谨,双手交叉抱胸,谈论自己生活也不主动。透过细微动作和眼神,郭勐能感觉到,崔平平对他不信任甚至有些抵触。
大约两周后,郭勐又来到崔平平家入户走访。“怎么又来了?”开门后崔平平有些惊讶,不过相比上一回,她放开了很多,愿意主动聊天。
“当我第三次上门时,她的态度转变很明显,应该是把我当朋友了。”郭勐回忆说,有一次他从崔平平家楼下经过,崔平平远远地和他打招呼,整个人开朗了许多。
“虽然有戒备心理,但当她感觉到真诚之后,就会接受我们的帮助。”
卸下心理防备后,崔平平告诉郭勐,希望有居家保洁服务。这几年,崔平平患上了滑膜炎,加上年龄增长,简单的家务劳动也变得困难。
郭勐听闻,马上为她链接了家政公司,并商量好上门服务时间。
不仅如此,郭勐还帮她详细讲解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政策,帮她申请到电动轮椅。
通过郭勐的宣传,崔平平知道了残疾人相关的辅助器具申请政策。过了一段时间,她主动问郭勐:
“能不能帮我申请一个坐便器?”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崔平平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郭勐很高兴,他觉得,崔平平能主动说出来自己的需求是个好事儿。
之后,他积极帮助崔平平申请,关注审批进度。过了些日子,崔平平拥有了一个新的坐便器。
“需求是聊出来的。社工要走进困难群众的生活,发现他们的需求。在沟通中,困难群众会提到自己的期望,我们根据期望,帮助他们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沟通能力对于社工来说非常重要。当一个人抒发自己心情的时候,不能阻拦,要倾听,有共鸣。非原则的方面,可以去认同他,表示自己的理解,再从理性的角度换个姿态去说。”
如今,他们还会常常微信聊天。崔平平会主动聊起自己生活中的小事, “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都会说,尤其是她觉得快乐的时候,会愿意和我分享。”
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当我成功帮助一个人,哪怕是一点一滴,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支持我坚持的动力。”郭勐表示,未来他还会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编辑:尹利 吕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