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模範丈夫、男人楷模

作者:胸有千壑

在琅琚鎮一個叫上東漕的千年古村,住着這樣一對夫妻,幾十年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丈夫何慕榮,今年六十七歲,是大家心目中的好鄰居,好丈夫。村裡人閑聊時隻要有人提到何慕榮,大家都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印象中的何慕榮中等個子,身上總是穿着一件破舊的棉質汗衣,衣領稍嫌泛黃,後背到處有微微的褶皺,衣擺處還留有曾經無法擦洗的污漬,袖口邊隐隐有幾處香煙燙過的細小黑點,原本緊身顯修的衣服,現已經變得寬松沒了型。和大多莊稼人一樣,何慕榮皮膚呈古銅色,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眼睛如一口古井而深邃,頭上套着不易覺察的假發,人整體看起來要比同齡人要蒼老些。但人很精神。何慕榮說話謙虛,聲音略顯滄桑,待人接物很有禮貌。發妻徐青嬌,娘家是撫河對岸青泥鎮石街村人,個子不高,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簡簡單單地束在腦勺,像是麻雀的尾巴靈巧又光潔,從細細的腳步聲裡就能聽出徐青嬌是個急性子人。由于家裡姐妹衆多,那個年代的人都沒念過幾年書,其老早就辍學幫父母下地幹農活。徐青嬌雖然個子偏矮,但幹起活來特别利索,不僅田地活是絕對的好把手,家裡也打理的井井有條。就是這麼一對平凡普通的夫妻在追求幸福的人生路上,卻因二零一六年的一場意外車禍而打亂了生活的節奏,這場車禍不禁造成徐青嬌全身癱瘓,還落下精神類二級殘疾,這幾年都是丈夫何慕榮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的服侍癱瘓發妻,他每天悉心呵護,以丈夫的責任,堅守着愛的承諾,用實際行動诠釋了好丈夫的真正内涵。

模範丈夫、男人楷模

何慕成

說到這個不幸的家庭,我們不禁把時間推移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那時國家還沒有改革開放,人們思想觀念還是相當保守落後。農村子女婚姻全憑父母做主,家庭條件稍微好點的子女十八九歲就已完婚。由于何慕榮弟兄好接一連二好幾個,等到兩個兄長成家立業時,何慕榮已成“大齡青年”。在我們偏僻的農村二十四歲小夥子還沒成家就稱可以得上單身漢,何慕榮父母看在眼裡急再心裡,那時農村需人說媒方可成事,何慕榮父母便四處找關系托人說媒,最終在熱心媒人的撮合下,何慕榮24歲那年與徐青嬌喜結連理。簡單的嫁妝,寒碜的洞房,何慕榮夫婦帶着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也算是組建了一個溫馨的小家。婚後,夫婦倆相繼生下三個兒女。那時雖然貧窮,但小日子倒也過得幸福開心,低矮的瓦房,溫馨的小屋,一家五口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對何慕榮來說這是一段難忘的時光。然而,日子如小溪的流水淙淙流淌,兒女們也漸漸長大,随着兒女先後都有自己的家庭,這令夫婦倆很是欣慰。

模範丈夫、男人楷模

徐青嬌

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發展進入新格局。全國各地,尤其是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人進城務工,村裡隻剩下老人和孩子。看着許多人打工掙到錢蓋樓房,何慕榮心裡羨慕不已。由于自己年齡偏大又沒文化,進廠上班沒人要。當看到我村好幾個與自己年齡差不多的村民舉家跑到福建等發達地區租地種菜掙錢,且都先後蓋房買車,心裡癢癢的。租地種菜雖然辛苦,但他們一年下來收入也是蠻可觀,畢竟比起在家裡種田來錢快。種菜手頭把戲,技術含量不高,咱這身子闆沒得說,累活髒活都幹過,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勝任。可想歸想,說歸說,沒人領進這條“道”也是白搭。2014年春節的頭一天,何慕成兜裡揣着一包“利群”煙來到同村的王志龍家,王志龍是我村第一個在廈門租地種菜的村民,算得上我村第一個租地種菜吃螃蟹的人。何慕榮說明來意後,王志龍拍着胸脯說這事包在我身上。春節過後,就這樣何慕榮夫婦卷起被蓋随着王志龍一家來到廈門一個叫寨上的村子過起了異鄉的種菜生活。雖然異地他鄉,有很多生活習慣不适應,但一想到種菜來錢快,心裡時常安慰自己,過段時間就沒事。也許是何慕榮勤快能幹,也許是上蒼眷顧,這兩年菜特别長得旺,沒多久附近的攤販都紛紛找上門要求批發,看着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何慕榮心裡樂開了花,慶幸當時這個租地種菜的正确決定。可惜好景不長,往後的生活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美滿,平淡幸福的生活沒有延續太長。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6年5月份的一天,徐青嬌照常挑着自家種的菜沿街叫賣,不料背後一輛面包車突然失控撞上了徐青嬌,當時就不省人事倒在了地上,流了一灘血,面包車司機也吓呆了沒有主張,還是路旁的好心人幫忙打了120送到廈門市人民醫院急救。經過醫生的緊急搶救和努力,但還是成了一位隻能呼吸和出氣的“植物人”。在醫院住了約一個月的時間,徐青嬌終于睜開了眼睛,但四肢還是不會動彈,全身沒有知覺,隻能靠液體食物注射進食。看着平常手腳勤快,樂觀開朗的妻子突然變成這個樣子,何慕榮覺得天都塌下來了。想到當年家裡一貧如洗,妻子還是毫不嫌棄地嫁給了自己,任勞任怨,共同建設家園,生兒育女,現在生活稍微好起來,妻子又遭此飛來橫禍,身體一貫強壯的何慕榮望着妻子不止一次哽咽失聲。盡管受此打擊,但是他在兒女和親朋好友面前沒有說過一句灰心喪氣的話,而是用自己的堅強面對着困境,無微不至地照顧妻子。蒼天不負有心人,在何慕榮的精心照料下,徐青嬌身體有所好轉,四肢雖然還是不能動彈,但終于能夠吃點稀飯湯類等食物了,這給全家人帶來了希望。 由于病人需要長期調理修養。兩個月後便辦理出院手續傳回江西老家。我們知道癱瘓會造成肌肉僵硬和萎縮,稍懂得一些醫學知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何慕榮一有空就幫妻子按摩。彼時正值夏天,何慕榮怕妻子生褥瘡,每隔一兩個小時就幫她翻一下身,擦洗身子。晚上幹完農活回來,何慕榮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妻子大小便,然後洗手做飯,喂妻子吃晚飯,接着給妻子換衣服、擦身子,然後洗尿布、洗衣服。為了能使妻子開口說話,何慕榮經常與妻子說起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兒女蹒跚學步,咿呀學語的情景,鼓勵她相信身體會好起來,雖然妻子一直沒有回應,但何慕榮心裡一直堅持會有奇迹發生。 除了照顧妻子,他還要忙活着幹農活,春種秋收,按時侍弄莊稼,抽空還去做苦力。經過這幾年的悉心照料,徐青嬌的身體有了進一步的好轉,四肢有了知覺,也能夠坐輪椅了,而不用一天24小時躺在床上。後來,為了更快地使妻子能夠站起來。何慕榮早晚各一次用手推輪椅先在我村繞一圈,之後再利用村委會廣場健身器材幫其恢複鍛煉。每每看到有花的地方,何慕榮就會停在邊上與妻子一起觀賞一番,多麼希望妻子也能恢複如花一樣的笑容。現在徐青嬌已經能開口說話,但意識不清醒,經常對人傻笑,把何慕榮叫成女兒名字,把兒女的名字叫成兒子的名字,這使全家人既辛酸,又感到一絲的欣慰,畢竟比以前好多了。也會說些餓了,渴了,飽了等簡單的話。經過長時間的調養,如今徐青嬌已能用右手自己吃飯,但是看上去很艱難,何慕榮還是經常喂着她吃,每喂一口飯菜,一勺湯,何慕榮都要細心地吹吹,以免燙着妻子。這五年來,徐青嬌雖然卧床多年,但全身衣物十分幹淨,床上的被褥、枕套也十分整潔,這全是何慕榮任勞任怨,從無怨言一手侍弄的結果。 每當親朋好友對何慕榮說,這幾年你太辛苦時,他總是笑笑說,兩個人相知相守是緣分,不能因妻子生病了就嫌棄她。

模範丈夫、男人楷模

何慕榮夫婦

五年來何慕榮用内心的堅守兌現婚姻的承諾,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诠釋着“丈夫”二字的深刻内涵。五年來何慕榮用不離不棄的守候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這個六十七歲的男人一直守護着病癱的妻子,不離不棄,用責任與使命鑄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堅持和執着,抒寫了人間最美的真情。什麼“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想何慕榮如是。(撰稿人:何建平)

上東漕村委

2021年11月3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