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作者:丹陽廣電

丹陽有很多特色小點心

個個都讓人饞涎欲滴

對于“老丹陽”來說

油馓子更是不得不提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馓子古時被稱為“寒具”

是著名的時令美食

如今

仍有不少市民保留着

清明節吃馓子的習慣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楊師傅是制作馓子的老師傅,從業至今已有20餘年。隻見他先在和好的面上細緻地刷上油,一圈圈地盤繞在盆裡,盤一層抹一層油。接着,楊師傅一手纏繞七八十圈,用力拉開,随後配合其夫妻挂在筷子上、入鍋油炸,“呲哩、呲哩、呲哩……”馓子和油相融迸發香味,飄滿整條小街。5分鐘後,金黃酥脆的馓子正式出鍋。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最開始是在老家山東做了10多年的馓子,後來全家搬遷到江蘇,依舊做着這個生意。目前在丹陽開店已經有5、6年了。”楊師傅告訴記者,每年清明節前半個月左右都是馓子的銷售高峰期,“清明節快到了,很多市民都會買馓子回家吃,我這段時間每天大概要做80~100斤馓子,基本炸多少就能賣出多少。”

趁着間隙,楊師傅和記者分享起了炸馓子的“門道”,看起來容易,實際上隻要其中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馓子的口感就不對了。“就以和面來說,首先需要揉面團,揉好的面團需要用壓面機壓幾遍,然後醒半個小時。接着就是搓馓條,先搓大條,醒面10~20分鐘,再搓小條,少一步都不行,否則馓條柔韌性不佳,極易扯斷。”楊師傅說,此外,在炸制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火候,“炸馓子需要使用文火,因為火過大易導緻馓子表面焦糊,内裡卻未熟透的狀态,是以我們都是使用瓦斯的,因為這樣火候比較好控制。”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據楊師傅介紹,一般情況下,從揉面開始,到最後炸制出馓子,需要6個小時的時間,“每一步都是純手工制作,慢工出‘美味’。”這樣的美味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青睐,他告訴記者,開店的5、6年裡,店裡的生意一直不錯,客戶中有老人,也有年輕人以及小孩子,不少市民已經成為了楊師傅的老主顧,“馓子雖然是一種傳統美食,但是很慶幸一直都沒有被大家遺忘,香脆的口感老少皆宜,可以成為全家人的零食。”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顧客們的支援讓楊師傅很開心,“一些顧客住在鎮江市區,為了吃一口馓子,會特意從鎮江市區開車過來,買個2~3袋,都說習慣了我家的口味。”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我會堅持老手藝,給大家做出最好吃的馓子。”楊師傅用自己的行動,诠釋着對傳統的熱愛。

清明節眼看要到了

丹陽人你還吃馓子嗎?

這一丹陽傳統美食,絕了

丹陽市融媒體中心(傳媒集團)記者 高靜

編輯:杠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