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為什麼不幸福?--《羅素論幸福》上篇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錯誤的道德标準。錯誤的生活習慣

作者:萬卷方舟

我們生活在一個既不缺醫少藥,物質精神生活又都極大豐富的時代,沒有經曆過瘟疫肆虐、更沒有兵荒馬亂,我們趕上了一個太平盛世的大好年代。

然而生長在這一偉大歲月中的年輕人、中年人甚至老人,都多多少少在感歎自己的命運。人們不經意地去抱怨,無意識地咒罵,一天天收獲的竟是焦慮、疲備與辛酸。

動物們隻要不生病、不挨餓就會快樂。人卻不可以,平淡度日是那麼可怕。我們喂飽了身體,可思想卻不受我們管控,如果不加限制,思想會飛往無邊無際的黑暗。

我們為什麼不幸福?--《羅素論幸福》上篇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錯誤的道德标準。錯誤的生活習慣

1、悲觀主義

悲觀主義者認為人生來是受苦的,有着這種想法的人很難有積極的生活理念。“人生苦短”一類的标簽就此被賦予了某種力量,這場人生的不幸仿佛隻有死神才能終結。

佛說:苦即是樂,樂即是苦。儒家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悲現的人應辯證地看待一個事物的兩面,因為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事。

人生也許苦短,但也有着甜蜜,勸君早日撕下悲觀的标簽。

2、過度競争

收入的多少不僅是一個人能力的展現,更成為這個社會暗含的幸福指數。

上班族要提升業績,要争取更多的時間,就要把瑣碎的工作扔給同僚;企業家要占領更多的市場,搶占消費者;個體經營者要從成本中謀劃利潤。

幾乎每個成年人都在為生活争取最大的利益,結果卻是工作取代了生活;幾乎每個成年人都在為競争中的失敗而憤怒發狂,也為了在競争中壓人一頭而自嗚得意。

收入的多少與壓力的高低有着正比例關系,人力資源的目的是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崗位,以擷取穩定的收入。

我并不是不鼓勵競争,隻是應該量力而行,過度的競争會打破原有的平衡,失去平衡感的人也會離幸福越來越遠。

3、用力擺脫的無聊

無聊被認為是一種負面情緒,隻要一想到這個詞,我們總要想辦法找些樂子來驅趕無聊。

時間越往前,世界越無聊,祖先比我們無聊得多,而我們比祖先更怕無聊。羅素指出,忍受無聊的能力是幸福生活的關鍵。

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屬于自己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我們為了“珍惜時間"可以晚上不去睡覺,把睡眠的時間擠給娛樂;寶貴的周末,無論身心多麼疲憊,也要給全家安排個活動;難得的長假裡一天接一天的飯局比上班還忙。

為了不使自己無聊,人們會想出百千種花樣,因為興奮會使人愉悅很多。然而興奮也是一劑"毒品",使人上瘾并越陷越深,精神上瘾的同時,肉體會變得遲鈍。

真正的樂趣是自己努力創造和培養出來的,從自己的環境中獲得。

培養一種興趣愛好,在不忙的時間裡投其所好。那種不努力還能唾手可得的樂趣應盡量減少。

我們為什麼不幸福?--《羅素論幸福》上篇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錯誤的道德标準。錯誤的生活習慣

1、負罪感

我們國人有一種傳承下來的美德--謙虛與自我檢討。這些品質固然有利于我們的成長,但任何問題的關鍵在于“度”。

有負罪感的人會産生自卑、怯懦、缺乏自信,這些人容易妄自菲薄,苛責自己也苛責别人,使人很難相處。

當你正為某個行為而懊悔時,請反思一下懊悔的原因,如果它不太邪惡,那麼說服自己放下,不去管它。

人的立場不要被他人左右,一會兒信這個,一會兒信那個,人雲亦雲。保持自己觀點的人,通常情緒也很穩定,這對獲得幸福是極為重要的。

2、畏懼評價,活在别人眼裡

如果你表現得畏懼,别人就會把你當成好獵物;如果你表現得淡漠,别人就會懷疑自己的力量,不敢惹你。羅素指出,隻要不反社會,人就應該保持本性,遵循自己的品味。

現代社會,傳媒的力量不斷完善,新媒體的出現,使人們敢于在平台上公開發表評論,甚至是非理性的攻擊。言論的廣泛傳播,使受害人不能通過置之不理來解決。

還記得北京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一事,當事人不僅要忍受身體上的傷痛、失去親人的悲痛,還要面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謾罵。她不敢出門,無法想象自己未來的人生,再三考慮之下,她決定站在媒體前。正如她所說:“身體上的傷早已愈合,但心裡所受的傷痛再也無法愈合了”。

任何使無辜者生無可戀的行為都應被制止,即便他們說過、做過,也不應惡意宣揚,使他們受到鄙視。

根除的唯一方法是,使公衆變得寬容,要讓更多人享受幸福。因為幸福的人能秉持更多的同情與包容。

我們為什麼不幸福?--《羅素論幸福》上篇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錯誤的道德标準。錯誤的生活習慣

1、疲勞

最嚴重的是精神疲勞,大多數現代人過着損耗神經的生活,疲憊不堪,忘記了快樂。

疲憊源于焦慮,生活節奏快,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煩心事一波接着一波,多數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停不下思考就容易陷入焦慮。

最有成效的方法是,通過生活哲學和心智訓練來擺脫焦慮。聰明人在晚上養足精神,在白天有目的的思考。而焦慮的人在夜裡,在不能解決問題的時間裡輾轉反側,結果白天思維混亂,脾氣暴躁地處理問題。

通過培養有條理的頭腦,隻在恰當的時間思考問題,就可以同時提高效率和幸福感。

2、妒忌心

不因自己擁有什麼而快樂,卻因别人擁有什麼而悲傷,這是人類的通病。

為了減少嫉妒,我們不妨多增加些羨慕,或不去想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這世上,有人比你更成功,你無法擊敗所有人,那麼去找一種能滿足天性的生活,你的眼睛就不會落在别處。學會超越自我,才能獲得無限自由。

3、受迫害妄想

長期受控于這種妄想的人不會有幸福可言,他們總是擺出一副抗争的樣子,做好随時戰鬥的準備。

雖然社會有很多複雜的因素,然而因為太忙,大多數人都不會非常在意你,進而迫害你。

太高估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優秀而懷才不遇的人則是另一種極端。

通過心智訓練,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從“以自我為中心”到“這個世界沒了我也照樣轉”,思維上把“我”的意識模糊,是治療這種情緒的良藥。

我們為什麼不幸福?--《羅素論幸福》上篇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錯誤的道德标準。錯誤的生活習慣

多數人過看平凡的生活,再平凡的人生也要經曆風雨才能得見彩虹。

那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障礙,如果能順利翻越,會讓我們的人生輕松很多。

後面會繼續為您分享《羅素論幸福》下篇。

再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