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和中國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是在唐朝,那是在白村口之戰中被大唐軍隊打成癱子的日本百濟聯軍,自此之後的日本對于唐朝的崇拜猶如偶像,鞍前馬後更似小弟,并舉國學習漢唐文化。有一個例子就是當時傳過去比如《易經》,《老子》等中國古典經典書籍,是被日本統治者奉為“聖經”的,隻有皇室才有資格閱讀。平民的話别說看了,就算藏有都是死罪,可想漢文化在當時日本的地位之高。
但實際上在隋朝的時候,當時的日本已經對隔岸相對中原王朝的文化有了一定的崇拜,并且派遣遣隋使前去學習。而這一切,就跟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日本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儲有關。他不僅對今天的日本文化影響深遠,而且還是一位已經被神化的人物—聖德太子。
哦,對了,他當時還派了一個手下去隋朝學習,叫做小野妹子。

日和爆笑漫畫裡的聖德太子,小野妹子形象
公元574年,聖德太子出生于欽明天皇的一對子女,桔豐日皇子和穴穗部間人皇女。是的,聖德太子父母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不過聖德太子之名和中國皇室的谥号一樣,聖德太子在生前并沒有叫做聖德太子之名,他的本名是廄戶(據說出生于馬廄前,故得此名),别名豐聰而,上宮王等。在日本最為廣泛的三本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和《萬葉集》中,又分别被稱為上宮之廄戶豐聰耳命、豐聰耳聖德和上宮聖德皇子,反正是各種記載都有,當然了,為了不糾結,我們便統一将之稱為聖德太子。
當然,在介紹聖德太子之前我們先說說他是怎麼起家的。衆所周知,此時的日本天皇已經是一個象征性的存在了,真正的實權掌握在豪族手裡,公元587年,用明天皇去世(聖德太子的爸爸),而恰逢佛教經由百濟傳入日本,于是崇佛派代表,貴族蘇我馬子開始和抑佛派的貴族屋部守屋怼上了,兩人都想扶持自己的傀儡上台當天皇,聖德太子則站在蘇我馬子一邊。
經過幾場戰争之後,蘇我馬子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并扶持崇峻天皇登機。但是崇峻天皇不甘隻做個傀儡啊,隻能說這個想法很好,卻非常不切實際,于是才上位五年就被蘇我馬子派人給刺殺了。為了弄個更聽話的天皇,他于是便讓豐禦食炊屋姬(敏達天皇的第二任皇後和妹妹)上台,既日本曆史上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此時的聖德太子,才正式被立為皇太子。
是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站對隊非常重要,當然了站隊并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啦,但是總之因為站對隊,日本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聖德太子開始登上曆史舞台,而這個時候也出現了一個和他之後活動息息相關的人物,那就是來自高句麗的高僧慧慈進入日本皇宮,并成為聖德太子的老師。
在慧慈來到日本之前,此時的隋朝已經一統分裂紛亂的南北朝,國力也是蒸蒸日上,開始展現一個世界頂級大國潛力來,其實曆史一直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人人都說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而這個基礎其實是隋朝給打下的,京杭大運河,科舉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才是唐朝得以發展的原因。而高句麗人慧慈就是對隋朝文化特别仰慕的一個人,是以他在教聖德太子的時候就說:
大隋官制完整,國勢強盛,笃信并保護佛法。“
是以有老師的教導,聖德太子一邊緻力在日本宣揚佛法(此時最大的阻礙,日本大豪族物部氏已經沒落),一邊不斷的派遣譴隋史到中原去學習,其中就包括國人比較熟悉的遣隋使小野妹子。
不僅如此,他自己還模仿《易經》,陰陽五行學說等中國古典哲學書籍,結合法家、儒家、道家等多種思想頒布了“憲法十七條”,為漢文化的輸入做了一個基礎的鋪墊。是以很多人非常奇怪,為什麼白村口一戰,日本便能夠迅速的吸收漢文化,并逐漸比中國本土繼承的還要更加優秀,比如說源于中國園林的園林風格建築最高藝術成就是日本的枯山水;源于中國的雅樂如今最完美的繼承者同樣也是日本,甚至國内都已經失傳了。這些其實都可以歸功到聖德太子。
在中國已經失傳的日本雅樂
公元622年,病重的聖德太子随前一日剛剛過世的太子妃膳大郎女而去(真實的日期衆說紛纭),然而他對日本的影響卻已經足夠改變這個國家今後所有的曆史。從聖德太子開始,他自己為《妙法蓮花經》、《維摩經》、《勝䯹經》三經作注,由此佛教在日本徹底生根,同時他聘請漢文化大師和高僧在日本大範圍公開授課,漢文化開始為之後的大批量融入奠定基礎。
可以說沒有聖德太子,就沒有當代的日本。這也是為什麼日元上都曾有聖德太子頭像的原因了。最後插一句題外話,也正是在聖德太子期間,日本緻力于增強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出兵北韓半島,聯合百濟攻打新羅,結果新羅搬來了個救兵叫“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