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聖德太子是日本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推古天皇十二年(公元604年),據《日本書紀》記載"夏四月丙寅朔戊辰,皇太子(聖德太子)親肇作撰《憲法十七條》"的記錄,其第一條第一句曰"以和為貴"。此文可謂日本揚棄《論語》之濫觞。敏達天皇三年(公元574年),聖德太子出生,是用明天皇的次子,其聖母則是穴穗部間人皇後。雖然他未能成為下一任天皇,但是掌管日本最高權力,為适應國内外動蕩的的新局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被尊為日本的佛教天皇、神聖之王、偉人。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即使在今天,他的頭像還印在 5 幹日元和 1 萬日元的鈔票上,在日本人民心目中仍占重要地位,關于聖德太子的出生就有許多奇異的傳說。據說他的母親因為一個金身小和尚跳人口中而懷孕,當她走在馬廄旁邊時,忽然生下了聖德太子,是以聖德太子被取名為廄戶皇子。有趣的是,聖德太子生在馬廄的傳說,與西方耶稣誕生在馬廄中的傳說十分相像。聖德太子生下來時,渾身散發出香氣,院子裡閃散發着光芒。

二.打出來的師生關系

1.開始的分庭抗禮

公元607年,日本使節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炀帝遞交日本攝政王聖德太子的國書。當隋朝君臣看到國書的開頭時大吃一驚,竟然是"日出處天子緻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這是要翻天啊!此前,日本向中國派遣使節,多是為了獲賜政權的正統性,故而國書的言辭都十分恭謹。而這次與此前相異,聖德太子居然在國書中一改前風,絲毫不提"屬國"雲雲,明确提出與中國平起平坐。看到這樣的國書,朝中君臣心裡無一不惱火,但天子沒發威,隻好默默地忍耐,面子上總要過得去,畢竟我們泱泱大國是有氣度的。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并非是小野妹子要與中國分庭抗禮,而是推古天皇這個日本最早女帝的一廂情願。

推古天皇是日本天皇第一系的最後一任君主。中國《隋書》中存在相關記載,"天皇"這一稱号首次出現。她生于公元554年(欽明天皇十一年),卒于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三十六年)。自公元593年起,女天皇在位的36年間,極力鞏固皇權地位,限制其他貴族勢力,在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績尤為顯赫,至今仍被日本社會廣泛稱道。

2.官方版的"以華為師"

推古天皇的主要政績有四項:第一,強化對佛教的支援,使得佛教在日本列島上開始大興;第二,建立一種新的官制——官位十二階制(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禮、小禮、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之十二階);第三,持續與中國學習交流的熱情,試圖和中國在外交關系上處于平等地位;第四,在推古天皇的支援下,聖德太子按照中國儒、佛、法各家思想制定了《十七條憲法》,成為日本最早的管理國家的道德标準。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遣隋使小野妹子的作為,其實不像其名字那樣搞笑。他在隋朝的外交工作還是有成效的。609年,他第二次出使的時候,就帶上了一批留學生和留學生到中國學習,開啟了日本人大規模留學中國的風潮。在他的努力斡旋之下,隋朝派裴世清為使節,回訪了日本。

三.聖德太子的改革背景

1.聖德太子推行新改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的文明不斷通過北韓半島傳到日本,589南統中國後,對日本發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中國的生産技術随着移民傳入日本以外,封建國家的上層建築和政治經濟制度也傳入日本。如儒家的"天無二主"的思想,追求來世幸福,講求忍而服從的佛教思想等也由移民傳入日本,而日本從四、五世紀大和朝廷統全國後, 由原來氏族貴族演變來的氏姓貴族的勢力依然十分強大。幾個大氏姓貴族,控制了大和朝廷的實權,如物部氏、大伴氏管理軍事政務,中臣氏主持祭祀,蘇我氏則掌管财政。大氏姓貴族之間,王室和貴族之間,為了争奪更多的土地和部民,存在着尖銳的沖突和鬥争。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2.沖突鬥争激烈

随着中國先進文化的不斷輸入和影響的加強,日本王室與貴族之間的沖突,就在如何對待大陸傳來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宗教問題上産生了。以王室與蘇我氏為代表的革新勢力結成聯盟,主張接受大陸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宗教;而以物部氏和大伴氏為代表的守舊貴族則反對接受,特别是反對佛教的傳入,進而演成了激烈的崇佛排佛鬥争。王 室和蘇我氏力圖借助佛教從思想上加強和鞏固中央國家政權,穩固自己的統治;而物部氏、大伴氏等堅決排佛,堅持日本舊有的宗教,即後來的所謂"神道"。"神道"由對自然現象的崇拜發展而來,也敬祖先,同時也維護舊的王室與貴族不分高下、平等相處的制度。是以這一鬥争反映了舊有大小貴族聯合的國家制度和皇權至上制度之間的沖突。

587年用明天皇死,是以以争奪王權為中心,雙方鬥争愈演愈烈,爆發了蘇我馬子與物部守屋之間的戰争。物部氏企圖擁立的穴穗部皇子被征讨,蘇我氏更戰勝和殺死了物部守屋。聖德太子當年14歲,以皇子身份參加了蘇我馬子的隊伍,給馬子以很大支援。蘇我馬子繼其父蘇我稻目襲任朝廷最高官大臣之職是572年,直到625年止,将近半個世紀,在此期間他掌握了朝廷大權,成為敏達、用明、崇峻和推古等四代天皇時的舉足輕重的人物。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四.追随偉人典範

1.皈依佛門

聖德太子積極地推行了一整套以濃厚的佛教理念為基礎的國策。

聖德太子在其攝政的近三十年間,主持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及《十七條憲法》等規章法律制度,派遣外交使節與隋朝建立了友好往來關系。

聖德太子親自主持制定的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規《十七條憲法》中,融彙了儒教、佛教和法家思想,稱佛教為"四生之終歸,萬國之極宗"。其第二條規定須"笃敬三寶",即要求在家信徒必須皈依佛、法及傳法的僧侶,受持五戒。第十條還指出:"人共為凡夫",凡夫的自覺源于對佛法的皈依及人類平等的思想。

《十七條憲法》貫穿和展現的思想理念,标志着日本佛教已經從東漸初期的追求"現實利益"的"祈禱咒術"階段,上升過渡為思想和教理研究及運用的階段。佛教理念作為"以和為貴"及一君萬民的治國理想之本,堂堂正正地進入了大和王朝。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十七條憲法》的第一條"以和為貴"是外來文化與大和民族固有文化融合發展的産物,它展現了聖德太子施政治國的根本理念。"以和為貴"所包含的佛教精神超越時空、超越種族、超越地區,成為終結異民族之間互相排斥、互相殘殺的曆史,實作大和民族的統一乃至大和王朝發展的根本理念。聖德太子的不朽業績在日本曆史發展的長河中閃爍發光,萬古長青。

2.日本的釋迦摩尼

聖德太子從幼年時就笃信佛法,經常親自抄經,身體力行地弘揚佛法。一筆一畫,一字一句地抄寫經文,需要以極大的毅力集中精神。當年,聖德太子抄寫經文當然出于笃敬三寶和弘揚佛法這一善願,但是我認為聖德太子也有可能通過抄經,來鍛煉克制和調節自身精神力量的能力。

說到抄經,我在這裡插上幾句閑話,用金泥抄寫在深藍色紙張上的《藏青金泥經》,或者用金字抄寫在紫色紙張上的《紫紙金字經》,使用的原材料都非常昂貴,抄寫經文時,如果稍有疏忽,哪怕隻抄錯了一個字,也會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從"如是我聞"抄起,然後一直保持相同的運筆姿勢而一氣呵成。從古至今,抄經者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和一絲不苟的精神令人無比欽佩。抄經這一行為所展現出來的虔誠信仰和美好善願值得尊崇。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抄經是親近佛法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既可以培養虔誠的宗教感情,也可以磨煉堅強的毅力。當年,聖德太子可能就是通過抄經培養了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吧。 

五.聖德太子改革的意義

聖德太子的改革,在某種程度上壓制了氏姓貴族的勢力,在貴族中間打下了皇權思想的烙印,為後來建立中央集權制奠定了思想基礎,并通過向中國派遣留學生,給中小貴族授與冠位等形式,培養了人才,是以說聖德太子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的準備和先聲。但聖德太子的改革是極不徹底的。官位制是在沒有廢除氏姓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且僅在畿内及其周邊地區的中下級貴族中實行。17條憲法作為訓誡,隻能起到教化作用,沒有更大的限制力。更主要的是沒有觸動當時社會症結的部民制,是以削弱氏姓貴族勢力,提高皇權是極為有限的,更不可能解決國内的階級沖突,挽救社會危機。

聖德太子的教育思想及功績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一.導語

總而言之,聖德太子以其頑強的意志和強有力的統治手段,創造了極為輝煌的業績,而且他還提高了當時日本的國際地位,同隋朝建立了友好邦交的關系。派遣留學生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最重要的影響在于為随後的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經驗借鑒,并對推動日本曆史的程序發揮了極為深遠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