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這是全國勞動模範、涼山州木裡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郵差王順友生前最愛唱的一首自編山歌。在32年時間裡,他僅靠一匹馬,不斷往返于幾百公裡長的馬班郵路上。渴飲山泉水、累了睡山洞,累計26萬公裡的跋涉中,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丢失過一封郵件,成為當地百姓心中最靠得住的“深山信使”。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是勞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從埋頭搞科研、總是将榮譽讓給别人的科學家蔣築英,到“甯肯一人髒、換來萬人淨”的掏糞勞工時傳祥,再到“獻出一點血、一點皮,換來病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醫生吳登雲,無數勞動模範不計回報、不圖私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業之中,在平凡崗位上鑄就了不平凡業績。
這種無私奉獻,既包含着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呈現着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特質。可以說,中國共産黨百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就是一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犧牲奉獻的曆史。戰火紛飛時,千千萬萬的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和平建設歲月,無數熱血兒女為了祖國的富強付出青春年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甘于奉獻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人不計較得與失,看淡名與利,放得下生與死。永葆這樣純粹的初心,就沒有什麼艱難險阻不能跨越、沒有什麼勝利不能取得。
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中,處處閃耀着奉獻的光芒。1998年,年僅20歲的戰士李向群不顧身體極度疲勞,一次次沖鋒在抗洪大堤上,倒在了為之拼盡一切的抗洪戰場;2008年汶川地震中,公安幹警蔣敏有11位親人不幸罹難,仍強忍悲痛投身搶救受傷群衆、安置災民生活等工作……總有人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總有人選擇逆向而行。時光在不同年代和場景中刻寫下不同故事,但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到抗疫精神,傳承了相同的主題,赓續了同樣的精神血脈,激勵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
奉獻者的身影時時可見。科研人員在實驗室中夜以繼日攻關,緻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産業勞工在工廠中的房間廠房中潛心生産,催動“制造”向“智造”蝶變……奉獻不是口号,而是一首由實際行動譜寫出的美麗贊歌。向榜樣學習,發揚奉獻精神,用奉獻踐行誓言,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是每個共産黨員肩負的光榮使命、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責任編輯:高欣然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