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諾亞控股創始投資人章嘉玉:ESG跟雙碳其實是宏觀與微觀、長期跟短期的有機結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胡天姣 北京報道 11月3日,諾亞控股創始投資人、執行董事章嘉玉參加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低碳論壇時表示,esg的全球發展趨勢非常明顯,由過去的隻是一種倡議,至如今為市場所需。esg跟雙碳其實是宏觀與微觀,長期跟短期的有機結合,若二者結合的好,便可更進一步高效地達到"雙碳"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章嘉玉稱,過去二三十年間,歐美對esg進行更實際的落地跟實施,建立了較為明确的架構跟範圍,進而幫助投資機構以非财務的角度去考慮如何投資一家公司。“過去很多人懷疑為什麼要投資esg,但是從20多年的演進下來,如今的問題已經從為什麼投資轉為為什麼不投資。”

諾亞控股創始投資人章嘉玉:ESG跟雙碳其實是宏觀與微觀、長期跟短期的有機結合

“對于企業經營的目的,企業自身進行了非常多的反思,即隻關注股東的利益并不能讓企業可持續,唯有所有相關利益方形成互赢共榮的環境,才機會真正透過戰略價值的創造,使得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章嘉玉補充,投資界也同樣進行反思,由過去隻看财務報表,到現在開始看到更多非财務的報告。

她指出,自由現金流和平均營運成本是投資界最關注的兩個名額,這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更重要的是esg投資早期是美好的向往,經過時間沉澱,esg投資追求的回報是曆經風險調整的市場平均值,财務回報僅是房子的基礎,若要看長期可持續的價值,房子能夠蓋多高,十分重要,而這是我們最關注的,非财務因素就恰好在裡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章嘉玉認為, 沒有了解碳資産管理是一個可能可以擷取額外收益的方式是如今企業最容易忽視的重要的工作之一。“企業應該考慮自己的碳足迹,以實作企業供應鍊範圍的碳中。當企業自身的碳資産經計算而進行有效管理後可,交易才成為可能。這之後,碳資産可以作為抵押物以擷取銀行的低息貸款,形成非常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達到更好的資訊披露。”

章嘉玉解釋稱,全球esg資産規模的增長為13.02%,超過一般資産管理的平均增速6%。“聯合國pri簽署方也已擴充至4000多家,管理的資産規模為121萬億,諾亞是去年pri的簽署方,彼時中國隻有47家機構簽署,現今該數值已超過75家,我相信這個數字在未來一段時間會繼續增加。”

“疫情加速國際投資人對esg的了解”,她進一步表明,根據msci的調查,經調查200位機構主管後,77%的投資者為了應對疫情大幅的增加或适度增加了對esg的投資。其中30%大型機構投資者明确表明,在未來的3-5年内,将會視氣候變化為投資考慮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章嘉玉表示,同時可以看到的一個趨勢是,經過30年的演化,全世界esg的投資政策也從最簡單的負面,發展成為如今新的投資政策,如正面篩選、esg的整合,可持續主題基金,及影響力投資等。“當然,我們目前看到的正面篩選的仍然是esg投資的主流,而正面篩選最重要的依賴來自于各個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

“在中國實踐裡,在綠色信貸,證券、可持續投資上,産業基金上,甚至主題的雙碳基金上,從資料上看都已經非常多的資金投入。”章嘉玉指出,esg離不開财富、資管服務協作。

“諾亞是财富管理公司,2010年紐交所上市,配置金額約9000億人民币。”她補充,2017年,諾亞向全球投資人釋出esg報告,加入國際組織學習,了解國際趨勢,提供投資人相關适當的選擇。在今年,諾亞也釋出了“影響力投資報告”,同時形成了gp聯盟。“我們希望通過自身的力量與私募股權投資人,以及被投企業一起努力,促使企業的發展得以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标。”

然而,章嘉玉也坦言,一個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是,諾亞以服務高淨值客戶為主,經由調查,諾亞發現55%的受訪者表示并不清楚esg具體為什麼,25%的受訪者聲稱仍需觀察,僅有15%的受訪者表示可以嘗試投資。 “然而,展望未來,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千禧一代對esg的認同與需求十分明顯。”

她由此表示,目前esg仍處于起步階段,企業與投資機構都需要努力,做好資訊披露與評級工作。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