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密陽》解讀:可怕的“災難化思維”,可怕的“災難化人生” 一、你所不了解的“災難化思維” 二、“災難化思維”的誘因 三、3招破除“災難化思維”,帶你走向新的人生 結語

作者:柒悅夏
電影《密陽》解讀:可怕的“災難化思維”,可怕的“災難化人生” 一、你所不了解的“災難化思維” 二、“災難化思維”的誘因 三、3招破除“災難化思維”,帶你走向新的人生 結語

“災難”的開始

南韓電影《密陽》是一部極具争議的電影,講述的是女主角李申愛經曆了丈夫、愛子相繼離世,企圖通過信仰上帝來寬恕自己,最後質疑信仰、在現實的打擊下走上了複仇的道路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申愛帶着兒子俊子以愛的名義,從首爾來到丈夫的故鄉-密陽生活,目的是感受丈夫生活的氣息,來達到治愈痛失夫妻的事實。申愛說: 來到這裡,沒有人認識自己,可以重新開始。

對于申愛來說,對上帝信仰既是自我救贖的工具,也是壓垮靈魂的最後一根稻草。

盡管失去了最親的夫妻孩子,可是生活依然要繼續。當殺害兒子的犯人對申愛說: 上帝已經原諒我了!申愛的憤怒徹底被點燃了,質問“上帝怎麼可以比我早原諒他呢?”

心中的信仰破滅後,開始了無限悲恸的惡性循環,之後做出一系列複仇的舉動。為什麼看起來誠心祈禱的申愛會因為犯人的一句話,就開始做出異常的舉動呢?原因是她從未放下仇恨,身上始終帶着災難因子。

如果把申愛這個角色放到現實生活中,她隻不過是芸芸衆生的代表罷了。

比如,疫情期間,如果公司撐不下去了,你不小心被裁員,想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難免會心生波瀾。還在為工作發愁的你,又收到一條還房貸的短信,你是不是認為真的太不幸了?

相信80%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真是這樣,說明“災難化思維”正在侵害你。

那什麼叫“災難化思維”呢?接下來,本文将帶你了解“災難化思維”的成因,以及應對方式。

其實,”災難化思維“在心态上的表現為受害者:用受害來輕松獲得别人的了解和幫助。這樣的人經常會分享自身的凄慘故事,甚至會自我傷害。

在行動上的表現為:依靠情緒做決定。當面臨壓力或者存在沖突時,這類人往往被消極情緒所淹沒,對外部刺激敏感,猶豫不決,把注意力放在“失敗了怎麼辦”而不是如何成功上。

那麼,在了解了什麼是“災難化思維”之後,我們就要理清楚,這種負面思維究竟是如何導緻的。

1. 你是哪種人格類型?

在《高能量姿勢》一書中提到,一個人遇到挫折之後的表現,取決于對機會的感覺力更多,還是對威脅的感覺力更多。

機會感覺型人格認為周圍的世界充滿機會,樂觀積極;反之,威脅感覺型人格認為人生處處充滿障礙,消極悲觀。是以,良性循環到惡性循環的分界線,就取決于什麼人格類型。也就是說,一個人心中沒有力量的破壞力足以在瞬間摧毀一個人。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申愛在上帝的感化下,決定去監獄原諒殺害兒子的兇手,沒想到還沒開口,兇手就搶先一步說“上帝已經原諒他了",并且看起來毫無悔意。在那一瞬間,申愛認為上帝狠狠地欺騙了她,徹底崩潰了,失去了對上帝的信仰,她的頹廢也就從那一刻開始。

電影《密陽》解讀:可怕的“災難化思維”,可怕的“災難化人生” 一、你所不了解的“災難化思維” 二、“災難化思維”的誘因 三、3招破除“災難化思維”,帶你走向新的人生 結語

信仰的破滅

毫無疑問,申愛是屬于威脅型人格,還與她小時候的經曆有關。

“12歲的時候,那時我隻要一哭,就被關在浴室裡受罰,在家裡抽煙,就用勺子敲自己腦袋,真是的......”在申愛的獨白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有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經曆。童年的陰影讓她害怕失去,害怕威脅,這也造成她性格裡有自貶的傾向。

是以,面對同樣不幸的事,是積極悲觀還是消極懈怠,取決于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塑造。。

2. 缺乏對逆境的掌控感

申愛搬到丈夫的故鄉密陽居住,先是讓大家都知道丈夫已經去世的事實,先是開了一家鋼琴學院,然後高調地跟街坊鄰居“炫富”,說要投資房地産,還好心地建議跟服裝店老闆更換裝修的風格,不時跟姐妹們聚會聊天。不管是人脈還是錢脈,看起來收獲頗豐。

她如此大張旗鼓,隻不過是為了掩蓋她内心的痛苦吧了。她隻有這樣做,才能冠冕堂皇地給自己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其實,申愛是處于被動地位的,她缺乏了對逆境的掌控感。

特别是申愛痛失愛子後,她拼命融入基督教會,每一次看起來都笑靥如花,可私下裡,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不免心生難過;晚上做夢會驚醒,削水果也會故意把自己弄傷。

《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提到:如果生活不斷打擊你,使你認為無法改變,叫做習得性無助。

顯然,申愛的信仰破滅之後,一切的生活軌迹都變了,瞬間跌入了谷底。

3. 缺乏逆商

申愛在如此短的時間内,不僅為自己打通了人脈,也打通錢脈了,說明她的智商不低,情商也不錯。為何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停滞不前,甚至有點自暴自棄呢?原因是她缺乏逆商。

逆商指的是面對逆境的反應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而面對逆境時,也許你會發現,人們振奮精神的時候,喜歡打雞血,喊口号的方式,這種興奮稱為後群體效應,這恰恰是逆境産生時的一條危險通道。

因為這種興奮隻隻能持續一段時間。就像咖啡能夠提神醒腦,卻隻能維持一段時間内的狀态。而後群體興奮,利用周圍的噪音來制造感官隔離,不知不覺認為這樣的感覺真好。

申愛成為基督教徒後,似乎每次的教會,都讓她有重生的感覺。而親耳聽到殺人犯輕松地說出“上帝已經原諒我了”這句話時。申愛開始認為一切都是假的,開始了“報複”:偷錄音帶,破壞教會,甚至用身體引誘牧師,以此來證明上帝的虛僞。

很長一段時間内,申愛都活在了她認為的虛假世界裡。失去了上帝的庇護的她,立馬就像溫室的玫瑰失去了遮陽傘一樣,立馬就焉掉了。

從這點可以看出,申愛的逆商并不高,既沒能正确認識逆境,也沒有絕處逢生的魄力,是以,持續痛苦是必然

電影《密陽》解讀:可怕的“災難化思維”,可怕的“災難化人生” 一、你所不了解的“災難化思維” 二、“災難化思維”的誘因 三、3招破除“災難化思維”,帶你走向新的人生 結語

既然“災難化思維”有着如此多負面的影響,我們勢必要學會如何擺脫這種思維的影響,開啟新的人生,以下三個心法,能夠教你輕松的踢走災難化思維:

1. 用高能量姿勢開啟新生活

如果你熱衷于體育賽事,一定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冠軍每一次的獲獎,喜歡舉起高高的雙臂,擡頭挺胸,敞開懷抱,表示自己勝利了;而輸的那一方就會雙肩下垂,含胸駝背,精神不振。

有人說,這隻是一個動作而已,能代表什麼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不唱歌,因為我快樂;我快樂,因為我在唱歌。

無論他是否在唱歌,他都能感覺到快樂。因為通過歌聲,引起了身體體驗的變化,正是這個變化引起了情感的變化。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喜歡用擴充性、開放性姿勢不僅可以使心理和行為發生變化,還可以改變生理狀态;而壓縮性的姿态保持的時間越長,導緻心理上的弱勢就越大。

而姿勢的選擇并非後天習得,而是與生俱來的認知。面對每一次挑戰時,不妨先用擴充性姿态熱身,比如高高舉起手臂。通過運用肢體語言的力量,來假裝告訴自己“已經成功”,直到真正獲得成功。

2.掌控者心智

有這樣一位禅師,喜愛蘭花。有一次他外出雲遊,便把心愛的蘭花交給小徒弟打理。小徒弟不敢懈怠,每天都精心照料。可就在禅師回來前一天,他不小心把蘭花摔倒地上,摔壞了。

小徒弟非常擔心,也害怕師父生氣傷心,于是禅師一回來便告知師父,也做出一副受罰的姿态。沒想到禅師既沒生氣,也沒懲罰,隻是淡淡說了一句:我當初種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你看,禅師并沒有為心愛的蘭花苦惱,他很巧妙地給自己安上了一個神奇的掌控者心智模型。雖然蘭花摔碎并不是自己願意看到的,可相比于生氣,接受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他明白,不管怎麼樣,當下才是最好的,選擇什麼樣的心态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換句話說,他是生活的掌控者。

3. 提高逆境的lead工具

逆商并非一成不變,合理應用lead工具,不僅能夠提高逆商,還可以改變應對逆境的方式。

l: 傾聽自己的逆境反應

認知心理學認為: 所有改變的第一步是覺知。就好像隔靴搔癢一樣,不把靴子脫下來,就不能完全撓到癢的地方。如果一個人對逆境的降臨沒有迅速覺察的能力,那麼改變就無從下手。

那怎麼察覺呢?比如,上班堵車,你擔心遲到,就可以用奇怪并且誇張的聲音告訴自己: 逆境來了。為什麼用奇怪的聲音呢?回想起小時候我們在遊樂園遊玩時,聽到奇怪且誇張的聲音是不是比較興奮呢?這種奇怪的聲音在大腦裡形成條件反射弧,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更能讓人沉浸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是以,學會暗示自己逆境的到來,有利于我們善于發現并享受逆境。

e: 探究自己對結果的擔當

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收拾碎片時不小心被紮手,這時,你肯定覺得自己很衰吧?你能說杯子品質不好嗎?還是抱怨地球重心不穩?

其實,你環顧一周,會發現隻有自己能夠收拾殘局。當你發現隻有自己能解決問題時,你就需要責無旁貸地擔當起責任了。

a: 分析證據

當我們面對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内心感到焦慮,也讓人力不從心。這時候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向自己發起靈魂三問: 這個局面真的沒有轉機了嗎?這件事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多久?

你會發現,當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是絕對的,你就會豁然開朗了。

d: 做點事情

倘若你認真執行前三個步驟,最後一步就是臨門一腳了。通過采取行動使大腦活越起來,進而對外界産生新的連結。

為什麼要讓大腦産生新的連結呢?因為當我們付出努力去做某件事時,大腦會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而葡萄糖的新陳代謝會導緻大腦皮層發亮,基底神經節當中的潛意識就自動轉換到大腦皮層中意識,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思維的覺悟。

人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大腦意識作用下的結果,當我們不需要調動大腦皮層的意識時,一個新的習慣就養成了。

電影《密陽》解讀:可怕的“災難化思維”,可怕的“災難化人生” 一、你所不了解的“災難化思維” 二、“災難化思維”的誘因 三、3招破除“災難化思維”,帶你走向新的人生 結語

《密陽》在申愛的了解中被稱作秘密的陽光,但這束陽光并沒有想象中的溫暖,之是以稱為秘密,或許在申愛的心裡是陰冷的吧。

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都有秘密,這些秘密或許驚豔了時光,亦可能悲恸了歲月。無論如何,希望每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能守得住驚喜,也能趕走那些在大腦中,令我們感到壓力與絕望的“災難化思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