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養生,但很多時候都是一知半解。
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些養生知識點,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日常都做對了。
白粥養胃?這些人例外
粥軟糯好消化,通常被認為是“養胃”的上好食物。
作為流質食物,粥不需要口腔的咀嚼和胃部過多的蠕動就可進入小腸,是以腸胃消化起來并不會“花費”太大力氣。
粥類食物能促進胃酸分泌,如果你是胃酸分泌不足(如萎縮性胃炎)的人,可以将粥作為日常的保健食物。
如果你屬于胃酸分泌過多者,再喝粥隻會加重病情。
胃酸分泌過多: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
同時,我們要知道,胃也有“惰性”,當我們長期不“使喚”它消化一些不太好消化的食物時,它會“不思進取”,消化能力會慢慢減弱甚至退化。
是以,對于健康人來說,也不建議經常喝粥來養胃,防止胃變懶。
紅豆不祛濕,紅小豆才祛濕
相信年年祛濕的人都知道,紅豆薏米茶是經典的祛濕方子,簡單一泡每天喝上一喝。
很多人喝了一段時間,覺得沒啥用啊。一問才知道,用的是紅豆,那這就是錯的啊。
其實應該用赤小豆。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健脾祛濕、利水消腫。
赤小豆和紅豆極易混淆,紅豆會大一點,而赤小豆顆粒比紅豆小,呈細長形。
紅棗不補血,補血的其實是......
紅棗不知為什麼就被認為是補血佳品,但其實中醫上說的是補氣血,西醫上紅棗也不能補血。
一般來說,補血就是補鐵,但是每 100 克鮮棗可食用部分鐵含量為 1.2 毫克,幹棗為 2.3 毫克。
如果每天吃50g無核鮮棗或25g幹棗,攝取的鐵僅僅為 0.6 毫克左右。這與成年人每日所需(男 12 毫克、女 20 毫克),相差甚遠。
而且,人體對植物性食物鐵的吸收率隻有3%~5%。
想要補血,動物肝髒、動物血及瘦肉是最佳選擇。
動物肝髒含鐵豐富,每次 10~30 g,年輕人一周 2 次即可;
動物血及其制品也不錯,每100g豬血含鐵8.7毫克,每100g鴨血含鐵30多毫克;
紅肉不僅含鐵豐富,而且還有高達20%的吸收率。
吃梨潤燥、止咳講究大
秋天正是吃梨的季節,剛好梨潤燥止咳,就這兩大功用其實吃法是不同的。
如是風寒引起的咳嗽,不要吃生梨;如果是燥熱引起的咳嗽,建議将梨蒸熟或煮湯食用,滋陰潤肺止咳更好。
如果秋天幹燥引起的便秘、小便發黃、咽喉不适、口鼻幹癢,則适合生吃梨子,因為梨能清肺中燥熱,其豐富的果膠和纖維也能緩解幹燥引起的便秘。
香蕉不通便,原來你買錯了
香蕉,是很多人的通便法寶。但有一些人買回去發現,吃了一大堆,沒有緩解反而給吃胖了。
到底咋回事?難道是買錯了!
是的,你買錯了!
有些人想着香蕉易壞,是以挑的時候總是選稍微生一點的,但是偏生的香蕉含有大量的鞣酸,有較強的收斂作用,會加重便秘。
隻有吃熟透的香蕉,通便作用才會強大。怎麼才算是熟的呢?
看香蕉皮是不是快長出黑斑或已經有了黑斑!
長斑是香蕉成熟的信号,斑(黑點)越多,就表示香蕉的成熟度越高,更适合便秘的人。
注意:長斑的香蕉很容易壞,是以建議少買一點,吃完再買!
來源:健康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