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諾學者”代表、北京理工大學講師張虹:紀念和研究斯諾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作者:北京對外友協

“第十九屆斯諾研讨會”嘉賓發言推送的第十篇來自“斯諾學者”代表、北京理工大學講師張虹的《紀念和研究斯諾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斯諾學者”代表、北京理工大學講師張虹:紀念和研究斯諾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紀念和研究斯諾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各位嘉賓上午好,我是北京理工大學的青年教師張虹,很榮幸作為“斯諾學者”代表進行發言。

首先,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斯諾學者”計劃。斯諾去世後,他的好友克拉克(grenville clark)籌建了斯諾紀念基金會,緻力于中美文化交流與合作。斯諾紀念基金會從改革開放後開始不定期資助優秀學者赴美國學習交流。截止今年,已有20多位中國學者通過“斯諾學者”計劃赴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umkc)進行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基金會在遴選和邀請斯諾學者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打開邊界”。過往的斯諾學者涵蓋了各個領域,其中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實體學家黃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護理學家林菊英、建築學家陳占祥、經濟學家高尚全、藝術家英若誠、畫家吳作人等等。這一項目廣泛促成了中美兩國在多領域多區域的學術對話和合作交流。

很榮幸,2016年,我作為第二十一屆“斯諾學者”,也成為了這個計劃的受益者之一。此時,我還是一名在讀博士生。在基金會和umkc圖書館的支援下,我對斯諾檔案進行了閱讀和研究。撰寫的有關斯諾文獻的文章,現在被umkc圖書館收藏,并得到了國内外學界同仁的關注。畢業後,我在北京理工大學任教,主要講授中國近現代史。umkc數字曆史班制作的斯諾線上地圖和《西行漫記》成為了我課堂案例的一部分。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3000餘名學生在我的課堂上更深入地了解了斯諾的故事。同學們在課下告訴我,從斯諾的作品中看到希望,也許有一天他也可以通過所學的知識為文明的交流互鑒做一點貢獻。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我以斯諾等人為例,進行的“國際視野下看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教學設計,獲得了北京市中國近現代史課程類的一等獎。

我想,“斯諾學者”這段經曆帶給學者們的,不僅是學術知識的獲得,還有敞開心胸、打開視野,促進民心相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新時代,持續挖掘斯諾的曆史價值,需要青年學者的接力。和我一樣,緻力于黨的對外關系史研究和海外中共黨史文獻研究的同行們,都認為埃德加·斯諾是不可繞過的人物。我們注意到,近幾年湧現出一批國内外的青年學者,他們在國際友人研究、國際視野看中國革命研究、“工合”運動研究等方面有了新突破,産生了有影響力的新成果。也有一些知名曆史學家,利用斯諾等人的文獻資料,以新的角度回答了曆史問題。比如石川祯浩先生去年的作品《紅星是怎樣升起的》。這類成果的共同特點是,基本都能在依據多國、多邊原始檔案文獻的基礎上開展研究,因而無論是在研究的廣度還是深度上,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這對于斯諾研究來說也是弦歌不辍薪火相傳的好事。

在新時代,把紀念斯諾轉化為行動價值,需要梳理有關斯諾的曆史記憶。斯諾所做的貢獻不僅在于聯通了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更在于向世界彰顯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時代意義:和平發展、互相尊重和平等對待。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程,既是“改變自己,影響世界”的複興史,也是“革命自我,改變他者”的傳播史。在這一“他者”的群體當中,有一部分人顯得尤為特殊,那就是曾經到過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一百餘位有影響力的西方記者、軍事觀察家和外交官們。他們有幸見證了中國革命高歌猛進的輝煌階段,也為中國共産黨壯麗的曆史長卷增添了别樣的色彩,更為中國共産黨從延安走向世界做出了有力的注解。斯諾們的命運,正是随着中國革命的直濟滄海而變得波瀾壯闊。我們今天相聚在這裡通過紀念活動重新溫習這一段曆史記憶,斯諾已經成為重要的載體和符号。而曆史記憶的儲存需要符号支撐。希望我們的紀念能使小部分的群體記憶升華為國家記憶、社會記憶,甚至使民族記憶成為世界記憶,這是我們活動的價值所在。

在新時代,持續發揮斯諾的當代價值,需要持之以恒加強交流。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舉行的首場外事活動,便是同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外國專家代表座談。1936年,在斯諾到達保安之前的一個月,主管外交工作的毛澤東就已經接到了斯諾的問題清單,并專門組織中共中央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進行“問題如何答複”的讨論。這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次專門讨論國際關系問題的會議。是以,斯諾的采訪報道和中國共産黨的主動交流共同促成了《西行漫記》這一經典作品。我們今天舉辦的斯諾研讨會已經是第十九屆了,在過往的國際交往中成為重要補充和溝通橋梁,傳遞出中美真摯的情誼。面向未來,祝願斯諾研讨會繼續興辦,續寫中國同世界攜手共進的友誼篇章。

相關連結

北京大學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主任孫華: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

中國日報“新時代斯諾工作室”楊芳:弘揚斯諾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第十九屆斯諾研讨會”嘉賓發言八

外文出版社總編輯胡開敏:國際傳播與斯諾精神——“第十九屆斯諾研讨會”嘉賓發言七

美國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主席段恩·威廉姆斯:繼續促進美中兩國人民了解與友誼

美國海倫·斯諾紀念基金會主席亞當·福斯特:海倫·斯諾的曆史遺産——“第十九屆斯諾研讨會”嘉賓發言五

美國作家馬意駿:我不是一個孤立的旁觀者——“第十九屆斯諾研讨會”嘉賓發言三

作者:陳 醫

編輯:劉鑫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