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作者:我們的太空

“3 2 1! 點火!起飛!”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盯緊資料變化

2021年11月5日,廣目地球科學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直刺蒼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從1988年9月發射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号到如今的廣目地球科學衛星,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創造了我國航天發射領域的多項紀錄。榮譽記錄着過往的輝煌,更诠釋着中心“以人才為本”的發展理念,中心始終将培養人才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技術人才團隊體制結構不斷完善。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整理相關資料

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此次發射就是由成立僅僅四年多的隊伍執行,該團隊組建以來,先後完成了海上發射、長征六号發射等十餘次航天發射任務,在一次次的實踐磨砺中,一大批高素質、高學曆的中青年人才挑起大梁,一支思想過硬、技術精湛的航天科技隊伍迅速成長。

“兩栖指揮”李成、“科研骨幹”劉愛民、“操作能手”張東紅、“科研能手”王非一……團隊中既有二十出頭的年輕研究所學生,也有經驗豐富的“老高工”,既有指揮型人才,也有技術型、操作性人才。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互相學習讨論

“要實作機關快速起步,跨越發展,就必須把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機關的戰略工程來抓。”機關黨委一班人堅持以習主席人才強國戰略為指導,把人才培養作為機關加速形成核心競争力的很重要支撐,深入調研,認真謀劃,立足機關實際建構“三型人才隊伍”,即以指揮和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懂任務、能協調、善指揮、會聯合的指揮人才隊伍;以技術骨幹為主體的創新型、總體型、研究型、專業型的技術人才隊伍;以一線操作為主體,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的“航天工匠”型裝備操作隊伍,通過強化指揮訓練、組織項目研究論證開發、任務摔打磨煉等手段,逐漸打造出專業分布合理、層次結構優化、素質全面過硬、個體優勢互補的航天發射力量人才方陣。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收集紀錄資料

人才興則事業興。面對裝備型号新、技術狀态新、崗位設定新、人員構成新等“四新”難題,他們沒有“等、靠、要”,而是超前主動籌劃,前後派出多支隊伍共百餘人次分别赴武漢、上海、北京等地進行交流學習,安排技術骨幹下廠跟訓見學、專家指導、實裝操作,在較短時間内掌握了裝備測試、狀态檢測、技術維護、機動轉場、任務發射等20餘項實裝操作科目内容。

通過裝置跟研、以老帶新等方式助推能力提升;與科研院所、相關部門簽訂協同創新與人才培養合作協定,圍繞某型号專項試驗鑒定任務,組織新裝備基本原理授課教育訓練,針對性選送人員外出跟學,并積極與航天科工集團、工業部門、技術總體機關協調,形成人才合作培養機制,持續提升隊伍遂行任務能力。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vr訓練

該團隊還大力弘揚創新文化,提煉出“四敢作風”和“利劍精神”,倡導敢為人先、勇于冒尖,尊重創新、鼓勵創新、扶持創新,形成了人人崇尚創新、人人渴望創新、人人力行創新的濃厚氛圍,有效激發人員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學習訓練

目前,該團隊先後承擔了航天領域多個項目研究論述,研究成果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6篇優秀論文在某學術年會獲獎,2篇被中國航天大會收錄,多項研究成果獲批專利。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經過一次次任務磨砺淬煉,目前已組建發射分隊和測試分隊,基本滿足cz-6、cz-11等運載火箭獨立測試發射需要,最多可并行執行多發任務,一批素質高、業務精的新型人才逐漸湧現,十餘項重大任務圓滿完成,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深山鑄劍,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來源 | 我們的太空

作者 | 唐海波、上官辰辰、鄭逃逃、于吉松

攝影 | 郭金祺

編輯 | 郭恩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