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越反擊戰,這位70歲的老将軍請求出山,被稱為中國的巴頓将軍

作者:雜史閑談1

脾氣火爆、打仗勇猛的将軍可不止彭德懷一位,開國少将鐘偉也有其幾個特點:

一是脾氣火爆,但愛兵愛民;

二是以服從指令為天職,但不循規蹈矩;

三是從不服老,有戰便要上戰場。

鐘偉是1930年加入的紅軍,不過他善于打仗,晉升很快,僅僅三年就當上了團政委,土地革命結束時,他已經是師政治部主任,抗日戰争末期擔任副旅長,他真正的軍事才謀是在解放戰争時期展現的。

對越反擊戰,這位70歲的老将軍請求出山,被稱為中國的巴頓将軍

解放戰争初,國軍奉行“先南後北,南攻北守”的戰略計劃,集中四個軍志在消滅東北民主聯軍主力,而我軍則發起南渡作戰,被稱之為三下江南,打得國軍精力疲憊,戰争就是此消彼長,此戰後,國軍弱,而東北民主聯軍越發強大。

在三下江南時,鐘偉擔任五師師長,有一天,鐘偉接到林彪的軍令,率領第五師開赴中長路,殲滅敵新一軍,行軍途中,鐘偉發現敵軍有兩個營在王奎店紮營,便派出偵察兵去了解情況。

對越反擊戰,這位70歲的老将軍請求出山,被稱為中國的巴頓将軍

據情報分析,鐘偉認為可以殲滅敵兩個營,可是政委認為,沒有上級指令,不能貪圖眼前利益,即便打赢了,也犯了錯,但師長鐘偉鐵了心,說:“違抗軍令是不對,但贻誤戰機影響全局就大錯特錯了!”

政委不肯退步,鐘偉一聲令下:“就這麼定了,拿下敵軍兩個營,打錯了,要槍斃我擔着!”林彪再三催促鐘偉東進,但鐘偉見戰場局勢已變,便死咬着敵兩個營,進而牽制了敵一個團,使得敵八十七師也趕緊前來增援。

對越反擊戰,這位70歲的老将軍請求出山,被稱為中國的巴頓将軍

鐘偉臨危不亂,一邊指揮戰鬥,一邊将戰況報告給林彪,本來是讓鐘偉配合主力部隊殲敵,這下子,反倒讓林彪調來一縱、二縱來配合鐘偉打仗,此戰大勝,鐘偉全殲敵一個團,并拖住敵軍一個師,使得林彪指揮一縱、六縱部分部隊在郭家屯全殲敵一個師!

三下江南,東北民主聯軍斬獲頗豐,為後來四野的百萬雄軍,成為四大野戰軍戰鬥力最強,部隊人員最多的解放軍部隊奠定了基礎,1955年,鐘偉被授予少将軍銜,并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有中國巴頓将軍之美名。

對越反擊戰,這位70歲的老将軍請求出山,被稱為中國的巴頓将軍

鐘偉性子直,這也使得他後來吃了不少苦,雖然身居高位,但鐘偉是出了名的廉政楷模,他的兒子曾想讓他尋個工作,但被他打發回老家當農民,他疼愛他的孫女,可當孫女提出讓他在北京幫忙尋個工作時,鐘偉婉拒說:

要回去自己考,不要走後門,那是無恥的,爺爺最恨腐敗分子,如果給我一挺機關槍,我把他們全突突了。

1979年對越反擊戰爆發,鐘偉當時還未恢複職位,直到1980年平反後,70歲的鐘偉便向軍委請求,要求出山參戰,但老首長黃克誠勸他,說:“你就好好呆着吧,若再打仗會去找你的。”幾年後鐘偉将軍病逝,遺囑感人肺腑:

對越反擊戰,這位70歲的老将軍請求出山,被稱為中國的巴頓将軍

“親愛的黨,我死後不必發薪金,我的孩子們可以自己生活了,我也沒欠下什麼賬目,我的電視機和冰箱作為最後的黨費交給黨,不舉行追悼會和靈前告别,把我的骨灰撒在平江,我們起義的地方。”

緻敬這位勇猛廉潔的中國巴頓将軍,老一輩的将帥們,最珍貴的就是品質,終其一生為黨為國為人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