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今天是2月3日,農曆臘月二十二,即将在22點58分39秒迎來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

立春,俗稱打春,立春的日期是每年公曆的2月3日、4日或5日中的一天。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立”代表着開始,“春”則寓意了希望。“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地至此,萬物複蘇,一年四季就從今天開始了。
北方“咬春”吃蘿蔔
中國北方,立春多吃蘿蔔“咬春”,但是地域不同,吃蘿蔔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大緻可以分為生啃、切片、切絲、做餡等多種形式。
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的習俗是生啃蘿蔔。《明宮史》中有記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這說明自明代以來,“咬春”的習俗便在北京流行起來。在山東臨沂地區,立春這天人人手拿一個生蘿蔔,待立春時刻一到,不約而同地咬下去。在最東北部的黑龍江省以及西南地區的貴州,人們同樣是生食蘿蔔,這些地區都認為在立春生吃蘿蔔可以祛春困。
山西将蘿蔔切成片或切成絲生吃。《陽城縣志》記載:“民間啖萊菔片,名曰咬春。”《南宮縣志》記載:“立春日,以蘿蔔為細菜,五辛為春盤,面為春餅,謂之‘賞春’。”如果說山東的“咬春”有着粗犷豪爽的風格,那麼山西的“賞春”則帶有溫文爾雅的情調。
蘿蔔在我國已有兩千年的栽培史,是中國大部分地區的主要蔬菜之一。北方的蘿蔔大多品質優良,這是北方咬春吃蘿蔔習俗盛行的前提。在許多地區,有些優良的蘿蔔品種是作為水果來食用的。由于地理條件的差異,北方的水果不如南方豐富,尤其是冬春季節,更是缺乏新鮮水果。以前,北方人在冬天一般隻能過年過節或者在婚禮上吃到少量水果。而蘿蔔卻是冬春季節的主要蔬菜,常有生動的比喻把品質好的蘿蔔比做脆梨,是以農民家庭常常大量儲藏,即使在城市裡,居民也可以很友善地在街上買到蘿蔔。
南方“咬春”吃春盤
春盤是南方立春飲食風俗之一,主要是吃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洋芋絲等。故有,杜甫在《立春》中的詩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專家建議
1、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繼續做好保暖,切勿過早減衣,還要經常開窗透氣,保持室内空氣清新;
2、三餐可适當選用辛溫甘潤的韭菜、蒜苗、小蔥、竹筍、綠豆芽等,少食辛辣之物;
3、适當注意休息,早睡早起,克服倦懶思眠狀态;
4、增加室外活動,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讓身體由冬藏狀态開始适應春天的節奏
萬物蘇萌山水醒 大地陽和暖氣生
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 柏芸
編輯: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