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紅船旁的講解員袁晶:講述一個大黨和一條小船的故事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趙晔嬌)“多年來,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不僅是一名黨史講述人,也是一名見證者和傾聽者。”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前的“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講述了一個大黨和一條小船的故事。
袁晶講述紅船故事。 杜洋 攝
1921年,在嘉興南湖一條不起眼的遊船上,中國共産黨正式誕生。這條遊船,也是以被稱之為紅船。作為紅船旁的講解員,袁晶說,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共同守好黨的紅色根脈。
“代表通道”上,袁晶分享了一個至今仍讓她深受觸動的感人故事。
2019年9月,袁晶在紅船旁看到一名拄着拐杖的老人,站在岸邊久久凝望。閑聊過程中,她得知這位89歲的老人曾經參加過解放戰争,是一名老共産黨員。
老人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來到南湖看看黨的起點,看看紅船,再接受一次黨的教育。當天老人的精神狀态特别好,他推走了輪椅,執意要自己拄着拐杖走。
“他告訴我,那個時候他們入黨,抛頭顱灑熱血,是為新中國而奮鬥,現在的黨員是為了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雖然每個人的曆史任務各不相同,但是一樣艱巨,一樣光榮,說到底都是為了黨的事業而奮鬥。”老人的一番話樸實無華,卻直抵袁晶内心。
這不禁讓袁晶開始思考,什麼是堅定信仰,什麼是初心本色?“這位老共産黨員走過了千山萬水,卻從來沒有忘卻來時的路,生動地诠釋了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對黨的赤子之心。”她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站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上,袁晶開始思考,年輕一代該如何踐行初心和使命,弘揚和傳承好紅船精神?
有着這樣思考的,遠不止袁晶一個人。
“前不久,浙江理工大學一名青年黨員大學生,他從學習強國的平台上了解到,我一直在南湖革命紀念館從事黨史宣講,傳播紅船精神。于是,他就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他說道,作為一名青年黨員,經常接受黨史教育,但有時候會迷茫,是以他特别渴望能夠進一步了解如何才能從黨史中汲取力量,進而踐行初心和使命。”袁晶在通道上說。
在與這位青年黨員進行深入交流的過程中,袁晶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青年人,一定要在黨的曆史當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要把報效祖國、服務社會作為實作自己人生價值的目标和追求。
袁晶(左一)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前的“代表通道”上 杜洋 攝
“其實,這樣的感動每天都會在我的工作當中出現,一直教育着我,激勵着我,同樣也影響着我周圍年輕的黨史宣講員。”在袁晶看來,青年黨員就應該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自己的力量。
是以,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史講解員,袁晶覺得特别幸運。紅船精神所包涵的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和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也給了她莫大啟發。
從業18載,從最初對這份工作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駕輕就熟,袁晶心中一直未變的,也正是那份初心和使命。
如今,在袁晶的辦公桌、床頭櫃上,仍堆滿了各類書籍,希望能更多地充實黨史知識;根據講解對象切換講解風格,也是為了最快找到最合适的講解切入口,努力把紅船故事講得更加深入人心。
“近5年,共有892萬人次走進南湖革命紀念館參觀,他們從黨史中重溫永不忘卻的初心,感悟曆久彌新的精神。”袁晶說,“大黨和小船,滄桑與青春,使命與擔當,每一份感動都源于一份初心。”(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