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汝鵬 北京報道
“從業至今,我做了一個統計,在面積不大的南湖,行程3000多公裡,為群衆講述黨史1000餘次,也為10多萬名黨員幹部解讀紅船精神。”在9月2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表示,近20年的時間,她在一線從事革命文物解說工作,“這是一件有重要意義的事,讓自己的人生煥發閃光。”
袁晶坦言,這樣一個神聖而光榮的崗位上工作,足以讓她無比自豪。袁晶告訴記者,在平時她注重積累,把每次講解中體會、失誤和思考都記錄下來,一年記一本筆記,十多年來一共記了近二十本,好幾萬字的宣講體會。在她辦公桌上放的都是她看過的各種黨史書、黨史專家的研究成果。有時為了完成好一次上級賦予的宣講任務,她都要做大量而詳細的準備工作,到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與同僚探讨宣講流程,向經驗豐富的宣講員請教注重事項。有時為了實作宣講過程無缺點,有的流程她獨自一人要走10遍以上。正因為這樣,在南湖革命紀念館的宣講隊伍裡,袁晶是為黨和國家上司人講解次數最多的宣講員、普通遊客聽衆最多的宣講員、受到好評最多的宣講員、所獲榮譽最多的宣講員。
見面會現場,袁晶還向大家講述了身邊一代代“紅船人”的故事。他們用生命守護着紅船,也用真摯的情感講述着紅船故事。
“紅船每年都要維修,一年一小修,兩年一大修。”袁晶表示,每次維修的時候,她的同僚都要将紅船的零部件挨個檢查一遍。大暑時節,在烈日的直曬下,要把紅船的木闆抹上桐油,有八道桐油,抹完一層曬幹,再抹一層。這八道桐油,抹的時間就需要50天。夏天來臨的時候,别人都希望能夠下雨降溫,他們就怕下雨耽誤維修的時間。台風來臨的時候,他們時刻守護在紅船旁,根據風向和水位,不斷拖轉紅船,調整到避風的位置。寒潮來襲,他們不懼刺骨冰冷的湖水,為紅船清理積雪和冰霜。
在袁晶看來,這些“紅船人”也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着不平凡的人生,也是默默無聞地踐行“莫高精神”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