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汝鹏 北京报道
“从业至今,我做了一个统计,在面积不大的南湖,行程3000多公里,为群众讲述党史1000余次,也为10多万名党员干部解读红船精神。”在9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表示,近20年的时间,她在一线从事革命文物解说工作,“这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让自己的人生焕发闪光。”
袁晶坦言,这样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岗位上工作,足以让她无比自豪。袁晶告诉记者,在平时她注重积累,把每次讲解中体会、失误和思考都记录下来,一年记一本笔记,十多年来一共记了近二十本,好几万字的宣讲体会。在她办公桌上放的都是她看过的各种党史书、党史专家的研究成果。有时为了完成好一次上级赋予的宣讲任务,她都要做大量而详细的准备工作,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与同事探讨宣讲流程,向经验丰富的宣讲员请教注重事项。有时为了实现宣讲过程无缺点,有的流程她独自一人要走10遍以上。正因为这样,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宣讲队伍里,袁晶是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次数最多的宣讲员、普通游客听众最多的宣讲员、受到好评最多的宣讲员、所获荣誉最多的宣讲员。
见面会现场,袁晶还向大家讲述了身边一代代“红船人”的故事。他们用生命守护着红船,也用真挚的情感讲述着红船故事。
“红船每年都要维修,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袁晶表示,每次维修的时候,她的同事都要将红船的零部件挨个检查一遍。大暑时节,在烈日的直晒下,要把红船的木板抹上桐油,有八道桐油,抹完一层晒干,再抹一层。这八道桐油,抹的时间就需要50天。夏天来临的时候,别人都希望能够下雨降温,他们就怕下雨耽误维修的时间。台风来临的时候,他们时刻守护在红船旁,根据风向和水位,不断拖转红船,调整到避风的位置。寒潮来袭,他们不惧刺骨冰冷的湖水,为红船清理积雪和冰霜。
在袁晶看来,这些“红船人”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也是默默无闻地践行“莫高精神”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