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記錄着人類社會生産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其蘊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财富。是以非遺文化的創新傳承一直備受關注,傳承人在保持文化原有的特質下,尋找新元素與文化融合的可能。在11月4日天貓國潮聯合cctv-6電影頻道共同打造的“潮起中國·非遺煥新夜”非遺文化公益慶典活動上,非遺文化傳承人與藝術家們向我們诠釋了科技、潮流新元素與非遺文化的有機結合。
“潮起中國·非遺煥新夜”非遺文化公益慶典活動上将亮相兩款非遺文化藝術作品,它們由藝術家與非遺傳承人聯名完成,現代藝術家們在傳統的技法和風格中融入潮流元素和技術,使“非遺文化”以更富現代感的形式面貌面對年輕一代群體,煥發更鮮活的生命力。其中便有《粱上高樓》,藝術家謝凸對以故宮角樓為題材創作的稭稈紮刻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徐豔豐、徐建兩位非遺傳承人用高粱杆紮刻了一座故宮角樓,作品本身足夠精妙與巧奪天工,在此基礎上,謝凸加入了超現實元素,将故宮角樓分層拆開,做成懸浮分離狀态,并且将稭稈紮刻細密的縱橫十字結構,藝術化為空間中懸浮遊離的十字星光,讓高粱杆也亮起了點點星光,增加了活潑浪漫的氣質,這讓大家直覺感受到北京中軸線的建築之美和人文底蘊,也讓我們窺見了科技與非遺文化相結合的魅力所在。

除了在稭稈紮刻作品上作出創新外,匠人們在蘇繡文化中也做了融入潮流新元素的嘗試。插畫師癫靈在《非遺繡靈》中的設計,重制了梁雪芳老師蘇繡作品的經典元素,如荷花、牡丹、假山石、靈貓以及鯉魚等,然後着重在色彩上選用有自己風格的代表色系進行藝術碰撞,并在畫面中加入了格子化潮流元素來突破傳統規律。這使得《非遺繡靈》完美呈現梁老師代表作品元素的同時,也在畫面上增添了活潑的氣質。這一創新舉措直接打破了“新元素”與傳統非遺文化相對立的刻闆印象,展現出了“新元素”賦予非遺文化的活力,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審美可能。
無論是用科技使稭稈紮刻作品亮起了“點點星光”,還是用新元素賦予蘇繡文化一種“格子時尚”,這都是文化傳承人對非遺文化創新傳承的思考與嘗試。然而非遺文化創新傳承任重道遠,非遺傳承人與藝術家們還在尋找更多非遺文化與新科技相結合的可能性,“潮起中國·非遺煥新夜”的非遺文化公益慶典活動即将帶領我們領略更多關于非遺文化的科技創新傳承風采,讓我們暢想中華傳統文化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的無限種可能性。本次各位藝術家與非遺傳承人之間的合作,是螞蟻鍊将科技與文化融合的一次實踐,既能弘揚傳統文化,還能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