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科技润非遗文化于无声之中

作者:环球情报员

非遗文化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其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所以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一直备受关注,传承人在保持文化原有的特质下,寻找新元素与文化融合的可能。在11月4日天猫国潮联合cctv-6电影频道共同打造的“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非遗文化公益庆典活动上,非遗文化传承人与艺术家们向我们诠释了科技、潮流新元素与非遗文化的有机结合。

“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非遗文化公益庆典活动上将亮相两款非遗文化艺术作品,它们由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联名完成,现代艺术家们在传统的技法和风格中融入潮流元素和技术,使“非遗文化”以更富现代感的形式面貌面对年轻一代群体,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其中便有《粱上高楼》,艺术家谢凸对以故宫角楼为题材创作的秸秆扎刻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徐艳丰、徐建两位非遗传承人用高粱杆扎刻了一座故宫角楼,作品本身足够精妙与巧夺天工,在此基础上,谢凸加入了超现实元素,将故宫角楼分层拆开,做成悬浮分离状态,并且将秸秆扎刻细密的纵横十字结构,艺术化为空间中悬浮游离的十字星光,让高粱杆也亮起了点点星光,增加了活泼浪漫的气质,这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北京中轴线的建筑之美和人文底蕴,也让我们窥见了科技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魅力所在。

“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科技润非遗文化于无声之中

除了在秸秆扎刻作品上作出创新外,匠人们在苏绣文化中也做了融入潮流新元素的尝试。插画师癫灵在《非遗绣灵》中的设计,重现了梁雪芳老师苏绣作品的经典元素,如荷花、牡丹、假山石、灵猫以及鲤鱼等,然后着重在色彩上选用有自己风格的代表色系进行艺术碰撞,并在画面中加入了格子化潮流元素来突破传统规律。这使得《非遗绣灵》完美呈现梁老师代表作品元素的同时,也在画面上增添了活泼的气质。这一创新举措直接打破了“新元素”与传统非遗文化相对立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了“新元素”赋予非遗文化的活力,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可能。

“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科技润非遗文化于无声之中

无论是用科技使秸秆扎刻作品亮起了“点点星光”,还是用新元素赋予苏绣文化一种“格子时尚”,这都是文化传承人对非遗文化创新传承的思考与尝试。然而非遗文化创新传承任重道远,非遗传承人与艺术家们还在寻找更多非遗文化与新科技相结合的可能性,“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的非遗文化公益庆典活动即将带领我们领略更多关于非遗文化的科技创新传承风采,让我们畅想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无限种可能性。本次各位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合作,是蚂蚁链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一次实践,既能弘扬传统文化,还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我们的文化。

“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科技润非遗文化于无声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