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國重器,就不得不說我們的神舟十三,劍指蒼穹,誰與争鋒,這一次我們挑戰了太空空間站多項第一,還開啟了我國宇航員在軌時長的最長計劃。

特别是備受矚目的太空三人組,包括中國首位太空女教師王亞平,他們每天通過電視直播跟大家互動,還要生活在太空長達六個月,其實大家最關心的最關心的是三位宇航員的健康狀況。
因為太空中的環境因素非常複雜,會對宇航員的身體産生複雜的影響。
央視釋出的視訊片段:宇航員眼部檢查
//
80%的宇航員回到地球 · 近視了?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曾釋出一項研究,顯示7名完成6個月太空飛行任務的宇航員,出現了視力的改變。
nasa研究表明,7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前,都有着20/20完美視力,但回到地球後,有6名出現視力回退現象,其中5名出現眼球後部變扁。
nasa稱這種現象為“視覺障礙顱内壓綜合征”,認為除了因為重力變化讓顱内壓變大,可能還有其他一些綜合因素導緻了宇航員的視力變化,比如神經系統改變、生化改變及淋巴、靜脈系統循環障礙等。
宇航員近視,怎麼辦?
2009年,美國國家航天局準許宇航員可接受全雷射lasik手術。在此前,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一直是禁止宇航員進行屈光手術的。
stenven schallhorn醫生是美國海軍屈光手術負責人,退伍前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顧問。shallhorn醫生在2006年escrs會議上介紹了一項100名軍事人員接受屈光手術的研究結果。在這一項測試中,95%的人員視力達到20/20或更好。
在另一項對370名海軍人員的研究中,飛秒雷射手術術後更多的病人裸眼視力至少達到20/16,這些結果都曾在2006年aao會議上報告。
如今,美國宇航局已準許宇航員候選者接受lssik手術,其中包括駕駛員,飛彈專家等。申請人必須在至少手術一年最佳矯正視力達到20/20或以上。
近視後,要不要要跟宇航員做同款?
在國内雷射手術也越來越普及并被認可,包括參軍(除特殊兵種外),多種專業的視力要求,都可以通過屈光手術達到标準。很多人選擇雷射手術,擺脫了眼鏡束縛。
近視手術有很多種,smrt全雷射、半飛秒、全飛秒、icl晶體手術等。很多人問,那我是不是要做宇航員同款,但其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最好”。
如何解讀術前報告,對醫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驗。如何解讀術前報告,捕捉潛在危險,設計手術方案,都依賴醫生的經驗和對全眼的把控。
近視手術術後長期護理法則
實用的20-20-20法則
護眼最基礎也最實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人——近距離用眼20分鐘後,看向20碼外(約6米),遠眺20秒。
避免長時間盯着螢幕
正常情況下,人每隔2~6秒就要眨眼一次,也就是每分鐘平均眨眼18次,這樣能促使眼淚分泌,潤滑角膜和結膜,對眼睛起到保護的作用。
但當我們專注地看螢幕時,因為螢幕的閃動會讓我們減少眨眼次數。長此以往,幹眼問題越嚴重。
輕柔按摩眼周
輕柔的眼周按摩能緩解疲勞,但不要用手揉眼睛!因為手上的細菌容易引起眼睛發炎,甚至造成角膜形态變化,形成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