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經典?2010版更勝一籌

作者:另類視訊分享菌

之前分享菌給大家介紹了《東方快車謀殺案》與《尼羅河的慘案》的幾個電影版本。

但對于《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最佳版本,分享菌比較喜歡2001年上映的大衛·蘇切版本,但很多人更喜歡1974年的老版本電影,對新改編的這部持批判态度。

是以今天分享菌來為大家簡單介紹老版本與2010版本的差別,并說說分享菌欣賞新版的哪些特點。

先說說角色變化,下圖分别為74版與10版的出場角色。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經典?2010版更勝一籌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經典?2010版更勝一籌

74經典版的角色都是當年的大牌,可謂是衆星雲集,甚至還有曾出演007系列的影帝肖恩·康納利,其他角色也有着自己的名作,女演員英格麗·褒曼曾出演最佳愛情電影《卡薩布蘭卡》,男演員馬丁·鮑爾薩姆出演過《十二怒漢》中的一号陪審。

論劇組明星的強度10版的确實弱了,但評價一部電影看明星是否大牌是不恰當的。在角色設定中10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沿用了很多74版的人設,片中同樣出現了貴族、女仆、傳教士等等。但10版的角色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動,修複了很多74版的人設缺陷。

例如下圖中的女士,在74版中的人設是一位公主,而在10版中同樣是貴族,但身份降低了許多,畢竟如果是某國公主在這種案件中還是有一定運作空間的,她完全可以通過人脈來控制案件變化。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經典?2010版更勝一籌

而且74版的出場角色很多,關系也更錯綜複雜,10版的電影簡化了人物關系,将原作中因阿姆斯特朗綁架案已死的幾位角色設定為假死,以這些案件的真實經曆者親手報仇作為故事的結局更令觀衆滿意,沒有原版那麼虐心,74版中除了被綁架的小女孩被殺、阿姆斯特朗女士憂郁而亡、腹中胎兒死亡之外還有阿姆斯特朗先生自殺,女仆被懷疑而後自殺。原版死亡人數過多,故事更加悲慘,10版的阿姆斯特朗先生與女仆都沒有死,并親手殺死了兇手,分享菌認為這是觀衆比較喜歡的點。

當然說角色免不了說主角,在主角的人設上那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了,74版的波洛先生更加滑稽風趣,人情世故通透,在片中結尾主動為這些複仇的人脫罪,有着強烈的主觀意識,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經典?2010版更勝一籌

而10版的波洛先生更加嚴肅,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因為10版和74版故事的側重點不同,10版更加側重人性的描寫,在故事開始特意添加了波洛鐵面無情的一段小插曲,這段經曆害得一位犯了小錯的軍士自殺,這也讓波洛的這段旅程思索自己心中的正義。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經典?2010版更勝一籌

而分享菌也是被10版專注人性的思索吸引的,74版的結局波洛先生太過随意,彈指間放過12名殺人兇手,這并不符合一名偵探、一名法制人員追求真相的行為。

10版波洛先生是深思了很久之後才決定幫他們脫罪,這段分享菌覺得更加真實也更加符合這個偵探職位的設定。他對于法律的推崇與對私刑的厭惡讓分享菌覺得這才是一個優秀的偵探。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經典?2010版更勝一籌

不過說了這麼多10版電影的優點,10版相比74版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與緻敬的部分,74版開場就公布了阿姆斯特朗家小女孩被綁架的案件,随後在東方快車發生死亡案件後波洛先生也帶觀衆們一點點了解這兩個案件的聯系,讓觀衆通過已知的證據來推測真相,是以74版的電影互動性更高,增加了觀衆的推理樂趣。而10版在片中案件與證據一直遮遮掩掩,觀衆雖然能通過角色透露出來的一些證據幻想些東西,但對整個案件一直摸不清,雖然這樣的結果是結局驚奇,但讓電影中間的部分略顯枯燥乏味。

綜上所述,分享菌覺得推理愛好者更适合《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版,而2010版更能給人心靈的沖擊,讓人看完思索正義的意義與變通的重要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想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