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張剛綸和王立心這二位六年級表兄妹同學,或許想不到日後會聯袂成為家族企業第三代操盤人。表兄掌大舵,擘劃轉型藍圖,表妹幕後獻策做“軍師”,這對昔日在工地爬上鑽下一起吃苦的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

嘉新水泥,是台灣老牌水泥廠,2013年6月19日,時年42歲的張剛綸接任董事長,正式完成第三代接棒。這位嘉泥少帥的辦公室裡,多年來懸挂着他的祖父、台灣“水泥大王”、嘉新水泥創辦人張敏钰的照片,傳承使命意味深。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表兄妹攜手拼轉型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嘉新水泥董事長張剛綸(左2)、執行長王立心(右2)

6月22日,嘉泥舉行股東會。

嘉泥少帥、董事長張剛綸指出,面對新冠疫情沖擊,今年會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未來現金流比較保守,但會持續對民宿市場進行下一步開發。

今年年初,嘉新企業集團籌備多時飯店新品牌HotelCollective,并于1月6日試營業。讓人措手不及的是,一場疫情襲來,面對的是一個新的挑戰。跨足旅宿業,是嘉泥轉型的重要路徑之一。

面對水泥業大環境的變遷及全球經濟情勢的瞬息變化,主導嘉泥的第三代接班人張剛綸,正進行轉型。張剛綸曾表示,與時俱進才能永續,企業的成功,在于發現藍海。在他掌舵下,未來嘉泥仍以水泥為本,跨界旅宿後,将變為雙營運核心主軸。

嘉新水泥,曾是台灣第三大水泥廠,也是第一家橫跨兩岸的水泥制造商。不過,如今嘉泥已不再生産水泥,在台灣島内僅從事與水泥相關的配銷業務。水泥是嘉新的立企之本,張剛綸也表示“嘉泥不會退出水泥行業”,不能放,隻是轉型。

目前,嘉泥持有台泥約5.69%股權,屬于政策性持股。另一方面,嘉泥也在推進轉型,除跨界旅宿服務業外,另一個主要項目是健康照護體系的項目。張剛綸的表妹、嘉泥執行長王立心也表示,大陸月子市場需求強勁,集團已幾乎赴大陸投資月子會所,加速拓展産後護理業務。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

2019年嘉泥各事業體的比重大緻如下:水泥占比54%、倉儲物流29%、旅宿業3%、房地産14%,也就是多元布局。

現任嘉泥董事長張剛綸,是嘉泥第三代接班人,他生于197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目前已育有一子一女。張剛綸是在紐約出生的,嘉泥前任董事長張永平的獨子。

2011年11月,張永平因深陷内線交易疑雲,為顧及公司形象,辭去董事長、董事職務,并交棒予弟弟張安平交棒董事長。

張剛綸的祖父、嘉新水泥創辦人張敏钰,祖籍甯波鎮海的霞浦,2008年6月去世,享年95歲,他是“甯波幫”風雲人物。張敏钰生前早早布局傳承大事,但長子張東平因1983年嘉新電子(即“兆麒實業”)債務危機,避走美國。傳承重擔交及次子張永平之手。

2007年6月,嘉泥和台泥兩大行業巨頭在香港子公司“嘉泥中國”和“台泥國際”決定換股并購,然張永平卻因2011年被控“内線交易”,交保後辭職,由三弟張安平接棒。

在台灣企業界,張安平有“救火隊長”之稱。其家族在考量嘉泥已由制造實體向資産管理商轉型,決定讓家族第三代張剛綸提前接班。2013年11月19日,嘉泥股東會上,選出張永平之子張剛綸出任董事長,其三叔張安平由董事長改任副董事長,正式完成第三代接班,那年又被稱為“新嘉泥元年”。

事實上,張安平這樣做,也是為了從“蠟燭兩頭燒”局面脫身。張安平是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愛婿,深受辜家信賴與倚重,其妻子辜懷如是雲朗觀光集團董事長,彼時張安平除擔任嘉泥董事長外,也是辜家旗下雲朗觀光集團的執行長。

2017年辜振甫之子、前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意外辭世,妹婿張安平臨危授命,再次當起“企業最佳救援投手”,接手台泥董事長至今。

去年台泥獲利創新高,面對此次疫情的沖擊,張安平表示,慎防“鞭子效應”,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場越來越難以預測,他強調2020年台泥集團各企業會更謹慎保守,“以守代攻”。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張剛綸(中)、王立心(左)表兄妹

現為嘉泥執行長的張剛綸表妹王立心,表兄妹兩人曾是六年級同學,也是一對患難與共的好搭檔。

2015年,嘉泥曾進行一次管理層改組,董事長張剛綸辭去兼任的總經理職務,由嘉新資産管理開發總經理祁士钜接手。與之同時,其表妹王立心也由副總經理升任執行副總,後又升任嘉泥執行長。

王立心的丈夫,是知名國際餐飲集團赫士盟三兄弟排行第2的葛世中。也正因這層姻緣關系,嘉泥曾與赫士盟合作開發餐飲大樓。

嘉泥與雲朗觀光集團合作在羅馬投資飯店後,又在日本沖繩購地準備獨資興建飯店。多年來,表兄張剛綸選擇旅宿業作為轉型一大突破口,表妹王立心像個“軍師”,獻計獻策做支援。據嘉泥估算,今年在日本沖繩已投入試營運的沖繩國際通飯店,一旦獲得成功,将大大改變嘉泥的營收結構,并有望在未來成為嘉新企業集團營收的主要來源。

張剛綸、王立心表兄妹二人,學校一畢業,就被家族派往大陸工作。當時,嘉新水泥在江蘇鎮江籌建集團在大陸投資的第一家水泥廠。當時,張剛綸負責管理工程進度,找礦山。表妹王立心則負責工程協調、保險及财務監督。在工地,兩人爬上鑽下一起吃苦長達10年,這也是日後兩人合作為什麼配合會如此默契的原因之一。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亂局接棒,嘉泥第三代盼“浴火重生”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張剛綸、王立心表兄妹在一代創辦人張敏钰照片前合影

“遇事不能退縮,越是重擔臨身,肩膀越是要能挺住!”,這是一代台灣“水泥大王”、嘉新水泥創辦人張敏钰說過的話。

嘉泥,這20多年來坎坎坷坷,張剛綸17年前被提前扶上董座寶座,事實上也是亂局中接棒,更艱困的大事是企業“壯士斷腕”,如何“浴火重生”。

作為家族第三代成員,張剛綸首次進入嘉泥董事會,被委任執行董事,是2003年,十年後他正式接棒,成為家族企業第三代掌舵人。正如祖父張敏钰說的,重擔臨身,肩膀越是要能挺住,接班是張剛綸的宿命,也是使命。要掌舵比自己年歲還大的嘉泥,且行業競争激烈,對于這個嘉泥少帥,真是步步兇險,危機四伏,轉型願望是好的,但也一路上布滿荊棘。

1996年,嘉泥在江蘇鎮江興建嘉新京陽水泥廠,這是中國水泥業第一家台企,大學剛畢業、時年25歲的張剛綸被他父親張東平從美國召回,直接派往江蘇工廠“蹲點”。

2013年正式接班後,張剛綸除了引領企業轉型外,也啟動了大刀闊斧的企業内部變革,比如人事架構的變革,比如大膽升職姑表親的妹妹王立心,作為推進企業轉型的最佳援手。另外,也大膽啟動職業經理人,祁士钜是嘉泥資深高管,也是一個職業經理人。

家族企業架構高管團隊,其特征必須與企業治理及戰略需求互相吻合,互相比對,要适應市場及企業戰略環境的變化。

對于侄兒一系列動作,三叔張安平也是力挺,他曾表示:“嘉泥未來隻有資産活化一路可走。”事實上,從三叔手中接過董事長權杖後,張剛綸已把不動産開發、資産活化作為企業變革及多元化發展的重心,加速進軍海外不動産市場。

表兄妹患難與共好默契,嘉泥第三代接班人攜手拼轉型

嘉新水泥董事長張剛綸

張剛綸,從小在優渥的豪門家族環境成長,又是在國外成長的,不過他卻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他喜歡太極拳,也特别喜歡武俠小說。

他出生在紐約,高中時又被送到美國讀書。其間,他一度不愛念書,自己買重型機車飛馳,還出過車禍。後來,家裡為了懲戒他,不給他寄錢,他隻好到紐約打工,住的是沒有空調、幾個人擠在一起的破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甚至還在紐約中央公園過夜,二次被人搶劫。

不過,放他到逆境之後,也養成了他獨立的個性,在紐約他尋得一份水泥裝置銷售的工作。1996年鎮江京陽水泥建廠時,他被家族召回國,事實上成為嘉泥西進大陸的“先鋒”。

父親張永平後來驕傲地說:“我這個兒子是卷起袖子,在中國大陸從建廠開始就下鄉打拼,從水泥業最基本的功夫學起。”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鹿港辜家也好,嘉泥張家也好,都已橫跨百年,都是富過三代,至今仍是興盛不衰。嘉泥創始人張敏钰,是與董建華父親董浩雲同一代的“甯波幫”風雲人物,傳承過程中,“兄弟連”、“父子兵”已是常态,他們都有一個相類似的傳承模式,那就是“不分家”模式。另外,還有一個傳承傳統,那就是長子、長孫繼承制。

也許您會問,嘉泥張氏家族二代長房是張東平,張剛綸的父親張永平是二房,家族第三代掌門人為什麼不是張東平這一脈?這裡有個特殊緣由,1983年,張東平二度赴美艱苦創業時,其夫人劉黎芬,女兒張士梅、大兒子張士柏和小兒子張士常都已移居美國。

一個家族是否擁有的強大核心凝聚力,能否持續長青,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喚醒家族成員的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家族企業靠什麼成功?要看代際傳承的接班人,那接班人看什麼呢?相比于能力、治理體系、創新及人脈等諸要素,首先要看使命感強不強。

家族企業傳承,先從培養使命感開始,使命感和責任心是保證家族企業曆久彌堅的内在因素之一。

本文内容為一波說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