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們不知道的武川縣(帝王之鄉)

作者:惘然若失的夢

中國曆史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産生過許多政治貴族,這些政治貴族發展成為世家大族,幾乎壟斷了當時的公權力。随着東晉的滅亡,劉宋的興起這些世家大族逐漸衰敗,王庾桓謝等家族基本退出曆史舞台。此時北中國的關中,一個源于代北武川的新興軍事貴族集團逐漸形成,其後縱橫中國近二百年。

這個集團就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關隴集團”。關隴集團一詞為國學大師陳寅恪命名,關隴集團作為一個政治集團,是胡漢軍事貴族融合發展而來。

先回到北魏時期,當時為了保障當時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安全,北魏在沿邊地區的今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個軍鎮(當時北方各政權将軍事要沖駐軍及其家屬和所管人口與一般平民分開,稱為“鎮民”,轄區稱“軍鎮”,長官稱“鎮将”。鎮将負責軍鎮内的軍事和民政,實行軍事化管理。北魏時期,南北邊界均設軍鎮,同一級行政區,大約與州的行政級别相當),合稱六鎮(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武川鎮是其中之一。六鎮設立初期将士大多是鮮卑貴族子弟及其嫡系部隊,另有部分漢人豪強部隊,但後來漢人和鮮卑化的漢人逐漸成為主體力量。

武川鎮位于陰山山脈的北麓,黃河倒U字型拐彎的東北方,即今内蒙古自治區中部的武川縣。至今境内還有秦将蒙恬修築的秦長城遺迹,往北即是大草原。

起初出任六鎮軍士的,很多是北魏皇室的嫡系部隊,但随着孝文帝遷都洛陽,六鎮将士的地位也逐漸下降,甚至被比作發配邊疆的囚徒一樣。

于是不滿和怨恨的情緒很快在六鎮軍隊中蔓延,時勢一觸即發。

首先帶領六鎮起來發難的是沃野鎮将士破落韓拔陵,他應該是南匈奴的後裔。漢化了的洛陽北魏朝廷已經失去了當年鮮卑拓跋部豪傑拓跋珪拓跋焘的雄風,無力鎮壓六鎮起義。這就給契胡大酋長、北魏北道都督爾朱榮一個機會,他迅速組織契胡騎兵,在鎮壓了六鎮起義的同時也逐漸把持了北魏的朝政。

史載爾朱榮自幼聰慧機敏,遇事有決斷,膚色白皙,容貌俊美。爾朱榮父祖均為魏将,他承襲父爵後,逐漸發展自己勢力,組織了一支強悍的契胡軍隊,借着為北魏效力的機會,逐漸建立自己的霸業。

在鎮壓北方六鎮起義後,他從在被鎮壓的降兵中選拔了不少有才能的将領,如以後的風雲人物高歡、賀拔嶽、侯景、宇文泰等。

據專家考證,契胡是與鮮卑關系密切的一支部族。但爾朱榮進入洛陽後,并沒表現出密切關系,而是抓住了北魏的太後等皇室,并将他們投入黃河中,又屠殺朝臣二千多人,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算是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才能卓越,各地變亂基本被他出手掃平,但最終死于孝明帝的謀殺。

爾朱榮之後,原懷朔鎮将賀拔嶽、懷朔鎮的高歡、武川鎮的宇文泰相繼出現。其中賀拔嶽在爾朱榮死後風頭強勁,但為高歡用計殺死。

宇文泰算是繼承了賀拔嶽的衣缽。據《周書》上記載:賀拔嶽駐紮在河曲時,曾有一軍吏遇見一位須眉雪白的老人對他說:賀拔嶽雖然擁有這些部衆,可是終将一事無成。應當有一位姓宇文的人從東北而來,此後必定大盛。說完老人就不見了。

後來果然賀拔嶽被刺殺,鎮守夏州的宇文泰收編了他的兵馬,逐漸成為能與高歡并列的勢力。

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鮮卑姓名賀六渾。他率領被契胡鎮壓的原六鎮叛民揭竿自立,又将北魏的一個皇室拉至邺城建國,史稱“東魏”(534—550)。

宇文泰則是鮮卑化了的匈奴人,其部衆主要來自武川鎮的胡族人。他退守關中,擁立北魏另一個皇室建立“西魏”(535—556)。宇文泰還創造全新的“府兵制”,即将武川鎮的胡族将士為主體,融入關中的貴族勢力,分為“二十四軍”。“二十四軍”核心上司層由“八柱國十二大将軍”把持,和宇文泰一樣,同屬武川鎮出身的占了絕大多數。

由于當時是戰争時期,西魏軍政合一。這八柱國、十二大将軍均出将入相,不僅是軍隊的統帥,還是國家的上司核心集團,成為當時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

八大柱國分别為: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于謹,獨孤信(楊堅嶽父),侯莫陳崇。

十二大将軍: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泰侄兒)、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楊堅之父)、豆盧甯、賀蘭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當世名将。

由此一個軍事政治集團組成。這個集團共創造出四個王朝,分别為西魏,北周,隋,唐。由一個集團創造數個王朝,在中國曆史上創造了一個曆史奇迹。

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八柱國之一,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軍之一。之是以成為“關隴集團”,是因他們的勢力和主要籍貫位于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脫離高歡,從洛陽逃到長安,投靠北魏将領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由宇文泰當國。

北周的開國皇帝實則是北周天王宇文覺(孝闵帝),其父就是西魏的實際掌控者宇文泰。據《魏書》載,北魏天興初(公元398年),宇文泰的曾祖宇文陵“徙居武川”。

唐開國始祖李淵,其四世祖李熙曾領兵家居武川。《舊唐書·高祖本紀》雲:熙“為金門鎮将,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宋歐陽修所撰《新唐書·高祖本紀》亦雲熙“金門鎮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

李唐雖自稱出自隴西李氏,以西涼李暠的嫡裔自居,但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以及《李唐氏族推測》等三文,認為李唐冒稱隴西,實為趙郡李氏的一支。

隋(公元581—618)代北周而來,開國帝楊堅,亦籍隸武川。魏征所作《隋書·高祖紀》雲:“北魏元壽”代為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元壽為楊堅六世祖。元壽玄孫楊忠即楊堅父。周書《楊忠傳》亦雲元壽“魏初為武川鎮司馬”。又雲“周武帝命楊忠為帥伐齊,忠出武川過故宅,祭先人,飨将士,席卷二十餘鎮。”說明在楊堅父楊忠時,武川尚有楊家故居。“祭先人”墓,說明楊家祖宗的陵墓在武川。

武川為源頭誕生的帝王共有十位,即北周文帝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靜帝宇文闡;隋代文帝楊堅、隋炀帝楊廣;唐朝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

清代考據學史家趙翼所著的廿二史箚記卷十五,其中提到“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需要指出的是獨孤信。早在隋唐開國以前,獨孤信的大女兒就嫁給了北周的周明帝。後來,他的七女兒嫁給楊堅,四女兒又嫁到了李家,為李淵之母元貞太後。史載獨孤信“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是以獨孤信也是武川人。

在魏晉南北朝漢族士人頹廢之時,胡漢融合,創造了一批新漢人。

陳寅恪在《金明館叢稿二編》曾言:“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新開機,擴大恢張,遂能别創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還多次引用《庾子山集》,證明關隴士人與鮮卑胡姓的關系。

關隴集團中,其他後起之秀如宇文憲(宇文泰第五子)、尉遲迥(宇文泰外甥)、長孫晟(唐長孫皇後之父)、賀若弼、韓擒虎、李靖、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關隴集團豐富的人才成為北周統一北中國,以至隋唐統一全國的基礎。

你們不知道的武川縣(帝王之鄉)
你們不知道的武川縣(帝王之鄉)
你們不知道的武川縣(帝王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