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雜劇劇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廂記》。五本二十一折。元王實甫作(一說第五本為關漢卿作)。寫相國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書生張生(君瑞),二人一見傾心。
适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崔母聲言能解兵圍者即以莺莺許之。張生仗義相救,計退賊軍。事後,崔母嫌張生出身寒苦,棄約賴婚。在待女紅娘的熱情幫助下,張生和莺莺便私下結合。在既成事實面前,崔母雖無可奈何,卻又強迫張生上京應試。其後,崔莺莺原所許配的鄭尚書之子鄭恒又從中破壞,崔母又乘機翻悔。

西廂記
紅娘是相國府的婢女,她不僅要照顧崔莺莺小姐的飲食起居,同時也奉老夫人之命監視小姐,有不良傾向要随時彙報。但是當紅娘看出了莺莺小姐對張生的心思之後,還是突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冒着被老夫人責罰的風險幫助莺莺小姐和張生,終在紅娘的撮合下使有情人終成眷屬。
經過張生和莺莺的共同努力,戰勝了一切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
故事源出于唐人元傳奇小說《莺莺傳》,北宋趙令疇改寫為《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金人董解元複改編為《西廂記諸宮調》(習稱“董西廂”》。
王實甫即在此基礎上改編成雜劇。劇本歌頌了青年男女對舊禮教的叛逆精神,精心塑造了張生、莺莺、紅娘等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形象。
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吳曉鈴校注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王季思校注新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