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茨威格及其小說

作者:文藝天地—甯文英
茨威格及其小說

文/馬家駿

斯蒂芬·茨威格(188l—1942)是著名的奧地利小說家和傳記作家。

茨威格于1881年12月28日出生在維也納一個猶太工廠主家庭。他自幼喜愛文學,十餘歲就開始在裡爾克等人的新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影響下寫作詩歌。1900年茨威格入維也納大學哲學系學習,而詩歌創作不辍。此時,他出版了詩集《銀弦集》(1901),以象征手法寫出朦胧的印象與心情。1904年,茨威格以論述泰納的論文通過了博士學位考試。此後他任《新自由報》的編輯,去過西歐、北非、印度和美國等地遊曆。這些年他結識了羅丹、維爾哈倫、羅曼·羅蘭并從事将後二人以及波德萊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翻譯為德文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出版了詩集《往日的花環》(1906)、悲劇《泰爾西特斯》(1907)、小說集《初次的經曆》(1911)和劇本《多變的喜劇演員》(1913)等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茨威格也被征入伍,1915年他服兵役,在維也納軍事資料館工作,不久,他流亡瑞士,同羅曼·羅蘭一起從事和平運動,參加了巴比塞的“光明社”,發表了反戰劇本《耶雷米亞》(19l7)。1919年之後,茨威格長期隐居在德國的薩爾斯堡,從事創作活動。20年代是茨威格多産的時期,他除寫有悲劇《伏勒波尼》(1927)之外,主要寫了傳記作品和中短篇小說。茨威格寫的傳記很著名,其中有為偉大的小說家巴爾紮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傳的《三位大師》(1920),描述他敬仰的同代作家的《羅曼·羅蘭》(1921),評述他德意志同胞中的傑出人物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采的《同精靈作鬥争》(1925),由卡薩諾瓦傳、司湯達傳、托爾斯泰傳構成的《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1928)。在這些傳記中,茨威格用文學的形象思維,細緻刻畫了這些偉大的作家們的為人、品性與氣質,寫得栩栩如生。對他們的著名作品的産生、意義、成就作了正确的評價。這些傳記綜合了文學評論與形象描寫兩方面的特色。茨威格的傳記,還有出國前出版的《精神療法》(1931)。這本書寫奧地利催眠術發明者梅斯默爾醫生、“基督教科學”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以及精神病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一生活動。20年代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集有《馬來狂人》(1922)、《恐懼》(1925)、《感覺的混亂》(1927)、《人的命運的轉折點》(1927)等等。他的小說深沉隽永,藝術上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1928年,茨威格應邀通路了蘇聯,同剛回國的高爾基相識,高爾基多次稱贊過茨威格的小說技巧和小說中反映的作家的沉厚而憂郁的心情。他與高爾基的互相的通信①,是研究雙方思想與藝術的重要文獻。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逃亡到英國,随即加入了英國國籍。30年代他的傳記則寫文藝複興時期荷蘭、英國、法國的曆史人物,著名的有《鹿特丹的埃拉斯姆斯的勝利和悲劇》(1935)、《瑪麗亞·斯圖亞特》(1935)、《卡斯特羅反對加爾文》(1936)等。茨威格很少寫長篇小說,1938年卻出版了《焦躁的心》。這部長篇小說寫一個癱瘓的少女的戀愛,她失戀後走上了自殺的道路。作者仔細分析和描寫了她不斷變化着的内心隐秘狀态,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下殘疾青年的苦悶與絕望,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避居英國時期,他還出版有散文集《不期而遇》(1937)。

1940年,法西斯攻進西歐,英倫三島也難逃炮擊與轟炸。為避戰火,他與妻子在1941年逃到了巴西。在這裡他寫下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最後一篇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1941)。

1942年2月22日,60歲的茨威格在裡約熱内盧附近的彼得羅保利斯寫下了《絕命書》說“我自己的語言所通行的那個世界對我來說業已沉淪,我的精神故鄉——歐洲,業已自趨毀滅,……我的精力已經在長年無家可歸的漂泊中消耗殆盡。是以我覺得,最好還是及時地以正當态度結束這個生命,了結我這個從來以精神工作為最純淨的快樂,以個人自由為世上最珍貴财寶的生命。”次日,茨威格和他妻子一起自殺。死後出版的遺作有晚年寫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1942),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奧和歐洲的生活;以及寫了十餘年未完成的《巴爾紮克》(1946)。

茨威格的創作中最有成就和脍炙人口的是他的中短篇小說。其最惹人注目的特點是它們所作的深刻的心理分析,這顯示出了作家是一個洞察人物心靈微妙變化及其深邃奧秘并能加以娓娓動聽地細膩表現的聖手。在《家庭女教師》中,小說通過一對小女孩的角度描寫富家子弟誘騙和抛棄弱女子的故事。在《灼人的秘密》中通過12歲的小男孩跟蹤他母親與一男爵偷情的勾當,描寫初解人事的孩子的心情。這些小說細膩刻畫了兒童的心理狀态,寫得維妙維肖。小說《恐懼》寫一個與情人幽會的女人被陌生女人一再敲詐,為了不讓丈夫知曉,生活在恐懼之中。後來向丈夫坦白私情,得知原是丈夫雇用女演員來折磨她。小說把這位妻子由恐懼到瀕臨精神崩潰、再到下決心向丈夫坦白的心理變化,深刻地揭示了出來。

茨威格的小說在寫心理活動時,較多描寫了性沖動與秘密熱情。茨威格很信奉弗洛伊德的學說。他在涉及愛情和男女關系的小說中,着意描寫人物的性心理。一個處于荒僻印尼農村的歐洲醫生面對來堕胎的高傲白種美婦人,想象到他的受胎和自己同她結合(《熱帶癫狂症患者》);一位無所事事的男爵在賽馬場面對女人肉感身材而想入非非(《奇妙之夜》)……諸如此類超出時代、沒有具體背景的不自制的心理沖動,顯出作者在社會運動宏觀世界上的唯心主義和心理微觀世界中的現實主義。

茨威格小說寫性心理并非全無社會意義。作者對邪惡社會裡的真摯愛情方面的表現是十分同情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譯《巫山雲》)寫女主人公對忽視她的情人的心境:13歲時情窦初開,心開始被狂迷,到18歲懷着喜悅與恐懼委身于人而生了私生子後堕落為妓女,仍不忘懷這位作家。高爾基說:“我不知道有哪一位藝術家,能用這麼一種對于女人無限尊重而且體貼入微的态度來描寫女人”,并特别稱贊這篇小說的“精湛感人”。小說并沒有單純描寫愛情心理,而是批判了那位作家玩弄女性、不負責任的資産階級生活态度。《一個女人一生的24小時》寫女主人公發癡地端詳一個青年的手與臉,後來竟不由自主地同這個陌生人在小旅館過夜。這裡不在寫迷醉的愛意,而在批判不可救藥的賭徒的堕落和資本主義賭城對青年的腐蝕與扼殺。

茨威格心理小說的抒情性與人道主義精神相結合更表現在許多反對戰争與反對法西斯的小說中。這類小說沒有愛情描寫,但從人道主義出發描寫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命運與内心世界,表現作者同情與憤慨的心情。《日内瓦湖畔的插曲》裡自殺的俄國人是被驅趕到法國前線的,他逃出來,遊過日内瓦湖,但祖國遙不可及,終于喪身異邦。《舊書商門德爾》一位咖啡店的常客有超人的記憶力,是一架活圖書館,給研究者以巨大幫助。他隻關心舊書買賣,并不招惹誰,然而卻被憲兵捉去,認為是敵國間諜,關進集中營。後來,盡管被釋放,卻已成了廢人。茨威格控訴戰争帶給普通人的災難,《看不見的珍藏》則寫戰後人民的不幸。戰争引起通貨膨脹,老收藏家的妻女為了生計瞞着賣掉珍貴的圖畫;瞎眼的老人卻撫摸着空畫冊,向人稱贊這些世界精美的珍品。于其中顯示了作者心靈深處的痛楚。《象棋的故事》揭露希特勒法西所對人性的扼殺,運用了旁襯的寫法。它寫戰勝世界象棋冠軍的B博士,原是被法西斯囚于單室以折磨其意志的無辜者。B博士卻從象棋書中獲得堅持鬥争的力量,也在自我對奕過程中達到精神分裂。高深棋藝與法西斯折磨相聯,顯示出茨威格小說構思的奇巧。

茨威格小說在藝術上的精美,得力于構思巧妙,富于傳奇性,善于制造懸念。常用第一人稱表白親身經曆與下意識心理活動,使小說形象高度立體化與透明化。個别篇章與段落分析心理過于繁冗、情欲描寫臃腫則是其不足。

[注]

① 見高爾基、茨威格、羅曼·羅蘭《三人書簡》,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以下引用高、茨言論均見此書,不另作注。

(注:本文作者已經授權本頭條)

(馬家駿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外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原理事、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原理事、陝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原會長、陝西詩詞學會原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原常務理事、陝西省建設社會主義公德心先進個人、陝西省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獨著有《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美學史的新階段》、《詩歌探藝》、《世界文學探究》等12種;與女兒馬曉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學真髓》、《西洋戲劇史》等4種;主編有《世界文學史》(3卷)、《高爾基創作研究》等9種;編輯有《歐美現代派文學30講》等4種;參編合著有《馬列文論百題》、《文化學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等40多種。

名列《中國作家大辭典》、《中華詩人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辭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國外俄羅斯學專家名錄》(俄文版)、《陝西百年文藝經典》等4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