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健翔談:曆史視野中的主帥鄧加

作者:黃健翔談

從1974年開始,花了将近20年時間,經曆了搖擺和反複之後,巴西隊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最終選擇了後者,一直延續到現在。期間的曆任國家隊主教練,做出了不同的嘗試,完成了共同的使命。

1974年世界杯上,烏拉圭、阿根廷和巴西,先後輸給了荷蘭,巴西足球受到沖擊。世界杯結束後,60歲的老帥布蘭接管了國家隊,然後在1977年,38歲的科蒂尼奧接替了他。科蒂尼奧以體能教練的身份,參加了1970年世界杯,曾去美國航空航天局考察,感受到了高科技的作用。科蒂尼奧執教巴西隊時,将荷蘭隊作為模仿的範本,1978年世界杯,獲得季軍,著名記者蒂姆·威克瑞說:“如同許多技術專家一樣,科蒂尼奧也有模式化的弱點。”——照搬荷蘭隊的模式,沒有在巴西獲得成功。

科蒂尼奧保留了帥位,1981年底,他潛水時不幸遇難,巴西足協得找新的領路人,選擇了守護巴西足球傳統的桑塔納。桑塔納鼓勵球員自由發揮,踢出了賞心悅目的藝術足球,但球隊的構成有缺陷,攻守不均衡,在打平晉級的情況下,爆冷輸給意大利,賽前法爾考的建議沒有被采納。

世界杯結束後,桑塔納離開了國家隊,去沙特執教,按他兒子的說法,這是在自我放逐。随後巴西隊頻繁換帥,沒踢過球的學院派佩雷拉、球員出身的少帥埃杜、曾效力于巴薩和皇馬的埃瓦裡斯托,先後執教國家隊,時間都不長,佩雷拉執教時被批評為隻懂防守,場面太難看。

這種情況下,在1986年世界杯前夕,桑塔納重返國家隊,小組出線後,巴西隊先是4比0橫掃波蘭隊,然後在1/4決賽中遇到法國隊,兩隊攜手完成了一場載入史冊的經典大戰,可巴西又輸了。桑塔納說:“在我離開自己的位置之前,我們和法國隊為全世界獻出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比賽,我們祝賀法國隊的勝利,我希望今後的巴西教練不要像我這麼命苦。”

接替桑塔納的拉紮羅尼帶出一支歐化的巴西隊,清道夫防線取代平行四後衛,簡練使用取代華麗短傳。拉紮羅尼失敗後,中場大師法爾考短暫執教,這像是又一次轉向,試圖回到老路。法爾考一度将腳法極好跑動極少的内托作為中場核心,很快失敗了,佩雷拉殺回來了,1984年,他帶領弗洛米嫩塞奪得了巴甲冠軍,為自己正名。

上任後,佩雷拉延續了拉紮羅尼的歐化方向,在1994年世界杯修成正果,過程算不上一帆風順,第三場小組賽中1比1戰平瑞典,賽後新聞釋出會上,100多名記者對佩雷拉群起攻之,巴西媒體說這場平局是“國難”,貝利說“踢得不能再差了”,還要求下一場對陣美國陣容要進行六處調整,後防、中場、鋒線都要換人。巴西總統和佩雷拉的母親也參與進來,後者建議自己的兒子派上17歲的羅納爾多。

佩雷拉表面上鎮靜,内心承受着巨大壓力,奪冠後他離開國家隊,功勳教練紮加洛開始執教,跟佩雷拉相比,他帶出的巴西隊風格更接近傳統,陣容也更豪華,1998年世界杯決賽,羅納爾多神秘失常,巴西隊輸給了東道主法國隊。

随後盧森博格和萊奧執教巴西隊,因為羅納爾多受傷等原因,戰績不好,斯科拉裡臨危受命,2002年世界杯上,巴西隊在後場重兵布防,前場的3R無堅不摧,兼有美感和殺傷力,依稀可見貝利和加林查時期的風采,從模式上看,重制了1994年奪冠時奠定的做法。

黃健翔談:曆史視野中的主帥鄧加

鄧加在2006年開始執教巴西隊,大體延續了這種模式,2007年奪得美洲杯的過程,利弊都顯露無疑:後防線實力強大,中場已經找不到傳球出色的大師,鋒線上依靠羅比尼奧的天賦和靈感,決賽中反擊招招緻命,完勝阿根廷奪冠。

今年世界杯,巴西隊的慘敗,更顯著地暴露出了這種風格以及人才類型的缺陷,内馬爾缺陣後,巴西隊的攻擊力驟減。硬漢鄧加第二次執教巴西隊,他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發揮怎樣的影響力,有待觀察。

最有趣的足球故事,最難忘的足球回憶,最激動的足球時刻,與足球有關的更多精彩趣聞,敬請關注黃健翔談微信公共賬号:jianxiangtalk。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