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克雷格《007》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007·無暇赴死》終于在幾經推遲後于上周上映了。這也是007系列中最長的一部電影。
曆經50年不衰的007中,除了極具英國紳士的特工詹姆斯·邦德外,還有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這樣根植于英國文化中的個性品牌。《007·無暇赴死》中,再次出現了阿斯頓·馬丁經典款——DB5。阿斯頓·馬丁 DB5 誕生于1963年,第一次出現在熒幕是在007系列電影《金手指》中,随後又陸續出現在《雷霆萬鈞》、《黃金眼》、《明日帝國》、《皇家賭場》、《大破天幕殺機》等電影中。在英國的一場拍賣會上,一輛保留了當時《007·金手指》電影中出現的車頭機關槍裝置、防彈的盾牌、旋轉車牌、跟蹤裝備的阿斯頓·馬丁DB5,最終以290萬英鎊(約合459萬美元)成交。借着《007·無暇赴死》的上映,據悉,阿斯頓·馬丁對外宣布将重新投産DB5。
阿斯頓·馬丁公司始建于1913年3月,比賓利還要早6年。創始人是萊昂内爾·馬丁(Lionel Martin)和羅伯特·班福特(Robert Banford),公司最初的名字是班福特和馬丁有限公司(Bamford & Martin Ltd.)。萊昂内爾·馬丁是一位賽車手,羅伯特·班福德則是一名工程師。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萊昂内爾·馬丁駕駛着一輛由他和合夥人——羅伯特·班福特自行改裝的Singer牌汽車,在當時非常有知名度的阿斯頓·克林頓登山賽中奪得冠軍,據說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品牌改名為阿斯頓·馬丁。
在100多年的的發展曆程中,阿斯頓·馬丁多次破産、易主。1947年,拖拉機制造商大衛·布朗(David Brown)爵士收購了阿斯頓·馬丁,于次年生産出經典車型DB系列首款車型DB1,DB即是取David Brown名字的首字母命名而成。DB系列被認為是阿斯頓·馬丁的靈魂所在。
一個品牌的生命力是什麼?為什麼幾度破産的阿斯頓·馬丁依然有被貴族、福特汽車、億萬富豪等收購的的價值?
2017年,阿斯頓·馬丁釋出了最新品牌主張:“For the love of beautiful”,中文诠釋為“惟·美”。或許就是這種無論遇到怎樣的境遇,始終保持着對極緻和美的追求與堅守的态度和做法。這是品牌該有的遠見,但是如何讓有遠見的公司或者說品牌更具競争力,這就需要看核心上司人的能力了。正如阿斯頓·馬丁曾經的一位管理者——烏裡爾奇·比斯所認為的:“是以他們缺乏的是一種對未來的眼光,沒有思考如何去讓這樣一個公司具有競争力,而這正是我給予這所公司的,我給了它遠見。”
參考資料:《品牌的奧秘》,中央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