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倫那麼遠古的球星,他憑什麼在任何時候,他都能排進曆史前10的位置。除了榮譽之外,他出色的身體天賦是關鍵,他能被譽為“籃球皇帝”,更多是出于對他天賦的贊美,甚至說他天賦曆史最強,也沒啥不正确。他的天賦真是達到了“非人類”級别,對手看了都會十分有壓力。如果在這個時代,張伯倫一樣能成大殺四方的低位野獸。

臂展很重要,特别是對于内線,那比彈跳這些都重要。張伯倫身高2米16,臂展有2米34,這臂展已經很出色。他所在時代,長臂球星是少數,而張伯倫就是“怪物”級别。看看他這臂展,在自然垂直狀态下,感覺雙臂都快到膝蓋了。
力量肯定可有通過訓練提高,但是提高始終有限,自身力量是否出色,也是天賦一部分。張伯倫時期,不管是訓練還是飲食都很落後,更多是依賴球員自身的素質。張伯倫力量很誇張,退役很久參加活動,他能把一名100多斤成年男子如玩偶舉起,這力量不輸奧尼爾。
1962賽季張伯倫場均出戰48.5分鐘,這可是曆史紀錄。我們承認他的時代比賽節奏沒現在快,但是也不至于是蝸牛速度。那一年張伯倫場均是50.4分25.7籃闆,他在場上幾乎就不停得分搶闆,根本沒休息。在這樣強度下,他能每場打48.5分鐘,幾乎就是無限體力,這一年張伯倫場均隻休息6秒,就這體力難怪50歲還能跑完全程馬拉松。
中鋒一般彈跳都不會太好,畢竟他們噸位足,而且身身材太高大,不具備後衛一樣的運動能力。張伯倫由于最早是田徑運動員,跑跳他都都很擅長,在當時都是全美頂級水準,打籃球更系統訓練後,彈跳更出色。他極限彈跳是在1米1以上,據說他摸高最多是3米96,如果屬實那他就摸到籃闆上沿了。
靜态天賦肯定比動态天賦更重要,因為前者無法通過訓練改變。張伯倫大長腿,說是NBA第一都不誇張,他感覺脖子一下都是腿。有了這長腿,在場上肯定是健步如飛,這真的是老天賞飯吃,哪怕是休息,張伯倫也得是斜躺兩張床才能把腿打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