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轉發了博物雜志的一條微網誌,是有人問荸荠是不是真的不能生吃,否則感染寄生蟲。
(微網誌截圖)
轉發後,我發現評論區很多家長留言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是生吃荸荠的。這風險可真不小,是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再簡單展開聊一下:姜片蟲是怎麼樣的寄生蟲?感染了姜片蟲會怎麼樣?具體哪些水生植物高風險?
姜片蟲,全名布氏姜片吸蟲,屬于中、大型,扁平狀的寄生蟲。人類是姜片蟲的最終宿主之一。姜片蟲的生活周期如下:
人類感染了姜片蟲,腸道内未受精的蟲卵随糞便排出體外
蟲卵在合适的淡水環境下(比如溫度達到27~32℃)受精孵化
釋放出毛蚴,并寄生在環境适當的淡水螺體内發育(中間宿主)
經曆胞蚴(雷蚴(尾蚴
尾蚴從淡水螺體内逸出, 吸附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第二中間宿主)
哺乳動物宿主(人或豬)誤食被污染的水生植物
囊蚴在十二指腸内脫囊并附着于腸壁
在腸道内約3個月,發育為成蟲
姜片蟲生活周期;截圖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
感染姜片蟲後,症狀可輕可重甚至無症狀,主要與感染嚴重程度、感染個體的健康狀況等有關。
非重症的症狀主要集中在消化道,比如食欲不好、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兒童可能有神經系統症狀,比如影響睡眠、抽搐等。
而重症的患者,則可能出現精神萎靡、消瘦、浮腫等問題;長期反複嚴重感染的孩子,甚至可能有發育落後、智能減退等問題。而長期腹瀉、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導緻腸道、肺部繼發感染,以及死亡。
當然,根據現有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大部分感染者都是輕症或者無症狀。而如果孩子有生吃水生植物的習慣,同時又有慢性腹痛、腹瀉、浮腫等表現,要警惕感染姜片蟲的可能。醫生可以通過檢測糞便中的蟲卵來判斷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程度,比如:
每克糞便蟲卵少于2,000的,為輕度感染; 2000~10000的,為中度感染;1萬以上的,為重度感染。
已經證明的、有姜片蟲感染風險的水生植物有菱角、荸荠、茭白、藕。其中,菱角包括水紅菱、大菱、大刺菱、南湖菱、彎角菱、八角菱等不同品種。
各種水生植物上附着的姜片蟲囊蚴可多可少,據相關報道,曾經在1隻菱上發現500多個囊蚴。是以,生吃水生植物,就有感染姜片蟲的風險,至于感染嚴重程度,則是“看運氣”。
人感染姜片蟲主要與生吃高風險水生植物有關,患者大多是兒童和青少年。根據現有的統計資料,姜片蟲感染高發季節與菱角上市旺季密切相關,比如浙江是9-10月,廣東是7月。
是以,想要避免姜片蟲感染,就要做到認真清洗食材,并徹底煮熟吃。其實,這個道理與淡水螺、淡水魚要徹底煮熟了吃一樣。
圖源:Shutterstock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有幫助,也請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讓更多人引起重視。
我是珊珊,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END-
如果覺得有用
分享給更多人閱讀
往期推送精選:
頭頂2個旋和1個旋的孩子有何不同?兩個旋更聰明?科學研究這樣說
警惕這些早期信号,可能提示自閉症!2歲内就會出現,家長要重視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差別?長大後會“見分曉”嗎?
孕吐和孩子智商有關?有孕吐和沒孕吐,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認生和不認生,哪類孩子更聰明?有1種“認生和害羞”要警惕
怎麼确定孩子有沒有缺鋅、缺鐵、缺鈣?别再被微量元素檢查坑了
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祐苗健康